歐洲各國如何保護古建築
日期:2016/12/14 11:36:36   編輯:古代建築在西班牙,要拆除一堵圍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隨便一堵稍有年頭的圍牆都被認為有歷史價值,是歷史的見證人,會受到法律保護,不經過市政府護牆機構的認可不得拆除。
如要拆除具有七八十年以上歷史的建築,政府都要求將沿街的圍牆原封不動地留下。圍牆破損了可以修補,但不能拆除,因為每一堵牆都有價值,都有故事,都是歷史。拆房留牆,不僅導致工程難度增大、造價高出1/3,還導致西班牙的“護牆機械”大受歡迎。
在西班牙,最艱難的工程是改造斗牛場。西班牙已經立法廢除在加泰羅尼亞境內進行斗牛表演,政府決定將斗牛場改造成商業中心,但是斗牛場的外牆依然保持原來風貌。光是設計和制造斗牛場的護牆架就花去了一年的時間。現在的斗牛場商業中心外牆還保留著原先斗牛場的特征,而裡面已經完全現代化,有立體走廊、縱橫交錯的電梯,頂端還有觀光平台。
很多人在看過巴黎的古建築及其周圍環境後,都會對這裡的建築贊不絕口。巴黎市將新老城區分開,用凱旋門作為新老城區的分界線,一邊作為老城區,不允許現代建築踏足,另一邊是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曾有巴黎人這樣自豪地說過,如果他們古代的祖先再回到巴黎,依然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可見巴黎的古建築和古城的保護多麼到位。
1964年,法國對“大到教堂,小至湯匙”的文化遺產進行總量調查。普查不僅加強了國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也有利於國家掌握“遺產家底”,還有利於對本土文化的研究。
經過普查,大約有4萬處歷史古跡受到保護。其中約一半為私有財產,它們也可以享受國家資助。如果是被列為建築保護單位的建築,其修繕費的50%由國家提供;如果是在建築遺產清查單上注冊備案的建築,其修繕費的15%由國家提供。法國每年平均用於歷史古跡修繕的預算達3.05億歐元。
二戰末期,波蘭首都華沙85%以上的建築被毀,老城內一片焦土,古建築蕩然無存。戰後,波蘭人決定按照戰前測繪並完整保存下來的建築資料,重建華沙老城,同時興建新城。此後10年,波蘭人用舉世聞名的“華沙速度”,重建和修復了老城內900多座古建築。
波蘭憲法中有兩項條款涉及文物保護的內容,分別位列憲法的第五和第六條,把保護文物放在與保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公民自由和人身安全的同一個條款中。
除政府文化和民族遺產部外,波蘭還另設省縣(市)文物保護局獨立執法,城市規劃和新建建築只要涉及古建或文物,首先要通過文物保護局的審批,該機構擁有一票否決的絕對權力。此外,波蘭各級文物保護機構管理權限范圍很大,根據法律,目前波蘭國土面積約30%屬文物保護范圍。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