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灣古鎮,旅游型城鎮化的生動實踐
日期:2016/12/15 16:23:54   編輯:古代建築江灣在中心鎮建設中,始終以城鎮旅游化為著力點,把經濟、生態與社會看作互促共進的大系統,讓它們在新型城鎮化中有機統一起來。突出做好山水、生態、歷史、民生、民俗等五個方面的文章,使自然景觀和建築景觀相協調,構築起伏有致,環抱自然的空間形態;使歷史景觀和現代景觀相協調,使藝術性建築和實用性建築相結合,以民俗文化來構建江灣新型小城鎮建設的鄉愁元素,讓中心鎮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江灣鎮以旅游產業為導向的城鎮化,不僅凸顯了生態效益,讓居民生活在天藍、地綠、水淨、氣爽的美好家園;生態賦予的,不僅僅是美麗,還有美麗帶來的經濟效應,每年有上百萬游客在中心鎮觀光購物,古玩店、山貨店、農家飯店鱗次栉比,村姑解下圍裙變成導游,農夫洗腳上岸當起老板,幾千居民分享城鎮旅游的發展成果。更為關鍵的是,旅游城鎮化為江灣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江灣擁有的品牌效應和示范效應,成為吸收社會資本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磁鐵”。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心鎮投資建成後龍山游步道、濱水景觀公園、百年郵局、公社食堂、百工坊、星級公廁等,不僅提升了江灣景區的品質,也使中心鎮居民有了更多休閒娛樂場所;與同濟大學合作建立污水處理工程,由同濟大學無償提供人才、技術、設備等資源。
江灣鎮的旅游型城鎮化也是提升人的城鎮化,不僅轉移農民在城鎮生活和就業,也造就了農民思維方式、生產經營、管理理念和綜合素質等方式的轉變。旅游商品市場的發展壯大使農民實現了從農田到“藝田”、從鋤頭到刻刀的身份轉變,江灣鎮走出了十多個“婺源三雕”和歙硯雕刻藝技方面的中華傳統工藝名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高級傳統工藝師。更多轉移到城鎮的農民參與到旅游市場分工,吸收和運用新觀念、新技術,提高參與市場和經營管理水平的能力,成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城鎮化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