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是北朝時期體量最大的摩崖大佛 世界第二高
日期:2016/12/14 10:54:00   編輯:古代建築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太原蒙山開化寺佛閣遺址最新考古發掘成果,稱蒙山大佛及佛閣是我國北朝時期體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閣。大佛高度世界第二,是世界上雕造年代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太原蒙山開化寺始建於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與附近的龍山童子寺同為北齊文宣帝所創建。開化寺分前(下寺)、後(上寺)兩院。後院在開化溝內蒙山之陽的山崖旁,建築高大宏偉,依山勢镌刻著高約63米的蒙山摩崖大佛;前院是為遠瞻大佛而建,在後院東南1公裡處,隔山澗相望。由於寺毀閣傾,開化寺如今只剩下後院蒙山摩崖大佛和前院連理雙塔。據唐代史料記載,蒙山大佛“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
蒙山大佛論高度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現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於大佛胸下山坡泥石裡。
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佛教考古組對蒙山開化寺佛閣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基本揭露了佛閣的全貌。發掘清理出的大佛龛平面略呈半橢圓形,屬於露頂式,面寬29.6米、進深17米。佛閣大佛龛的建造,中間為面寬5間,進深2間。兩側依山勢還各建有面寬3間,進深5間的建築,柱網排列與中間5間一致。因此,基本確定佛閣的整體結構為面寬11間,進深5間的巨型佛閣,是北朝時期體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閣。出土的佛閣柱礎保存完好,覆蓮柱礎和平柱礎具有北朝時期的特點,清晰的柱網結構反映了北朝佛閣建築的特點,對了解和研究佛閣建築和大佛龛的形制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