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河南內黃三楊莊漢代聚落遺址

河南內黃三楊莊漢代聚落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04      編輯:古代建築

  遺址位於河南省內黃縣梁莊鎮三楊莊村,地處黃河故道。2003年夏在內黃縣南部黃河故道疏浚硝河河道時發現。2004年,當地水利部門為避開已發現的漢代庭院遺存,於原開挖渠道南約50米處重新開挖新渠,施工中,又發現了2處漢代庭院遺存。到目前為止,在遺址內已經發現了9處漢代庭院遺存,清理工作涉及 4處,而其中只有兩處庭院的布局揭露得較為完整。發掘清理面積總計約9000平方米。

  遺址出土陶器、瓦當的字體、紋飾特點及出土銅錢表明,遺址大致形成於新莽後期,該遺址應當為當時的一處農業闾裡或聚落。已發掘庭院均坐北朝南,方向大致相同;主房屋頂均全部使用筒瓦和板瓦。推測這些庭院的所有者或居住者應為當時的普通農民。而其中一處庭院內房屋較多,正房使用“益壽萬歲”瓦當,它的所有者,當時的社會地位相對較高;較多數量的實用石器出土,說明該處庭院內居住的人數也較多。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活生生的農家庭院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年且保存完好?很早以前黃河一直被稱為"害河",在西漢末年,黃河幾經泛濫,根據發現的這些跡象劉海旺推測,這可能是一次大規模的黃河泛濫,整個區域被黃河淹沒,但是庭院並沒有遭到洪水的直接沖擊,在洪水緩慢上漲的過程中,庭院因浸泡而坍塌。從而才有了今天這個保存完好的庭院遺址。 

  該遺址首次再現了漢代農業鄉裡的真實景象,為研究漢代的基層社會組織結構提供了絕好的實物資料。所揭示的漢代中下層民眾生產、生活狀況的庭院與生活環境,填補了考古學研究的空白。首次發現的大面積漢代耕作農田遺跡,也為研究漢代農耕文明、耕作制度及土地分配制度等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這些保存較為完好的漢代民居建築實物遺存,對研究漢代一般民居建築及其工藝技術等也提供了新穎的實物資料。同時,也會為黃河河道變遷等黃河水文史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