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忌過度開發 保護要留住根和魂
日期:2016/12/14 10:53:49   編輯:古代建築
走遍天涯路,最是鄉情深。鄉愁是一種故土情結,也是一種人文情懷。在城鎮化加速推進的當下,如何留住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傳統古村落?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文化廳廳長張妹芝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保護傳統古村落,就是要讓我們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根、留得住魂,切忌因過度開發導致古村落破壞。”面對古村落保護話題,張妹芝委員談出自己的看法。
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委員會認為,古村落要具備四個條件:一是村落的歷史必須悠久;二是民族文化遺產積澱豐厚並保存基本完好;三是保留著原來村莊的體系;四是地域特色要鮮明。
公開資料顯示,河北省古村落資源非常豐富,保存至今的古村落還有很多,主要分布在邯鄲、邢台、石家莊、保定、張家口、秦皇島等地,其中以張家口蔚縣和石家莊井陉的古村落分布最為集中。
張妹芝委員調研走訪發現,井陉縣現存千年以上傳統村落73個,500-1000年的傳統村落110個,300-500年的傳統村落70多個,僅500年以上的傳統村落比例達到57%,其中千年古村落比例達到23%,符合傳統村落“四項條件”的達246個。
“像這樣集中連片的古村落怎麼保護?怎麼開發?單靠某個人或者某個村很難勝任。”張妹芝委員建議從國家層面設立“中國傳統村落自然保護區”,對集中連片古村落實施整體規劃,重點保護,按照尊重自然和歷史文脈保護整體風貌,體現歷史真實性及可持續性原則。
張妹芝委員直言,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一些古村落的風貌遭到破壞,尤其是在村莊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破壞情況比較嚴重。“再者,村民選新址、建新房,致使部分古村落無人居住或僅留老人居住,逐漸成為空心村,這種現狀讓人憂慮。”
作為文化領域工作者,張妹芝委員連續多年一直關注古村落保護議題,在她看來,保護和弘揚傳統村落文化,正是留住農村建設和建設美麗鄉村的精神所在,而傳統村落保護,資金成為一大瓶頸。
張妹芝委員建議多元籌資,搞好結合,可聯合有實力、有責任感的企業集團參與投資和保護工作,同時堅持適度開發、文旅結合,堅持寓開發於保護之中,“讓農村更像農村,留住我們的鄉愁和根脈。”
(來源:長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