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西塘模式之一:活著的千年古鎮的“門票藝術”(組圖)

西塘模式之一:活著的千年古鎮的“門票藝術”(組圖)

日期:2016/12/15 21:50:53      編輯:古代建築
西塘模式之一:活著的千年古鎮的“門票藝術”

  浙江在線9月7日訊(記者尉潔婷) “最早認識西塘是從網上的逃票攻略開始的。現在我每年都要來西塘4、5次,我不是西塘的專家,而是西塘的玩家。”在“你的文化古村(鎮)夢落何方”西塘采風行沙龍上,浙江省旅游局官方微 博編輯徐金波這樣描述他對西塘的感情。

  不僅是徐金波這樣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愛西塘,這次浙江在線邀請的浙大的教授、畫家、攝影達人等都對西塘著迷西塘以古鎮的名義召集了他們,卻讓他們發現了“西塘古鎮”別具一格的魅力。

  這是一種怎樣的魔力?沙龍上,讓我們暫且叫他“西塘模式”。

  
船工們都是西塘或者附近的村民
船工們都是西塘或者附近的村民
  門票收與不收的微妙關系

  “在非工作時間,雖然西塘的景點關閉,但是景區還是可以自由出入的。”嘉善西塘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陸勇偉的“官方說法”讓浙江大學旅游研究所副所長周永廣直歎“妙招”。“西塘景區的這種"暧昧"玩得好。”

  或許是因為學生時代的“囊中羞澀”,對於“西塘逃票攻略”讓西塘顯得更平易近人。“雖然門票是逃了,但是來了之後的吃住在西塘了,其實也是對景區做了貢獻。”不愧是資深的“西塘玩家”,省旅游局官方微 博編輯徐金波一語道破。

  圍起來就收門票,造了路就設關卡對於不少景區的門票,網友一直非議不斷。對於像西塘這樣依舊生活著六七千人的古鎮,如果要徹底嚴格地執行門票進出不僅會趕跑不少“古鎮情結”的游客,更會讓居住其中的居民怨聲載道。

  西塘有122條弄堂,就藏著122種風情,而如果嚴格圍起來收門票就斷絕了121種風情的可能再雕梁畫棟精美絕倫的大門都不如風情萬種的小巷更能留住游人的心。

  浙江在線官方微 博的編輯張正華是第一次來西塘,“我去過烏鎮,以前也想象西塘的古鎮風情,但是想象並不能表現出西塘的美。”初次的西塘行,讓他驚喜不已,“原住地”這個詞讓他覺得“很美、很西塘”。

西塘熱鬧的夜
西塘熱鬧的夜
  “一不小心”成就的古鎮發展模式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西塘,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世界遺產歷史文化預備名錄之一、保護古鎮傑出獎……這些讓西塘熠熠生輝的光環裡,處理好“古典的鎮”與“現代的人”的關系,是西塘最得意的手筆。

  “我們"一不小心"的開發讓西塘成了古鎮保護與開發的一個例子。”說到這裡,2001年就到西塘工作的,嘉善西塘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陸勇偉感觸頗多。

  原本打算像仿古街一樣把絲綿店、肉鋪、糕餅店之類的在現在的酒吧一條街集中展示,各項准備都弄好了,可是人氣卻始終旺不起來一個北京的畫家因為愛西塘,辦了個小酒吧,沒想到人氣卻非常旺。於是,越來越多的民間人士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以至於現在西塘的酒吧街成為了西塘除了夜游外最誘人的“夜色”。

  
錢塘人家的老鴨馄饨煲幾乎是每桌必點
錢塘人家的老鴨馄饨煲幾乎是每桌必點
  “在西塘的保護與開發中,全民參與的氛圍很好。不僅是我們現在近40家酒吧,還有西塘400多家的民居客棧。百姓參與的程度很高,這在江南水鄉中是排在前列的。”說到西塘現在的客棧、酒吧的規模,陸勇偉覺得在政府引導和控制古鎮傳統風貌的前提下,全民參與根據市場規律的良性循環發展,才是西塘模式中“景區與社區同步發展”的重要核心。

  入夜,酒吧一條街的駐唱歌手們用各自的歌聲抒發著當下的心緒,古鎮水道裡除了晃動的紅燈籠的倒影,還有著幾盞零星的荷花燈。那頭的酒吧喧鬧著而這頭的客棧卻能聽到木門關起來的吱呀聲這就是西塘,一個讓人有無限想象空間的江南古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