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前世今生” 12道牆門內庭院深深
日期:2016/12/16 18:43:13   編輯:古代建築 召稼樓古鎮位於闵行區浦江鎮革新村內,起始於元朝初期,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其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有“禮耕堂”、“梅園”等。
古鎮所在革新村村長蔡正芳,為記者找到了一位土生土長的“向導”——古鎮居民陸新榮。他帶記者直奔“禮耕堂”。沿著古鎮西街一路前行,在大宅門前,陸新榮並不急於把記者領進門。“你往駁岸這裡退幾步,看到沒有?從這裡往裡面望進去,足足有12道牆門才能望到底啊!”順著陸新榮手指的方向,灰瓦牆門裡庭院深深,12道牆門一道疊著一道,確有幾分深宅大院的氣派。堂內有五進大院,廳堂樓宇共計138間。
保護現狀堪憂
騎馬牆、荷花牆、白牆黑瓦……古代上海郊區主要的房屋形態在此一覽無余。“古鎮現面積達150畝之廣,散落著不少清代建築,但保護現狀堪憂。”村長蔡正芳告訴記者。
闵行區人大代表金祖權告訴記者,“禮耕堂”內的很多牆門已被拆除,此外,由於建國後又陸續住進不少居民,在生活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很多違章建築拔地而起,宅內大半建築已被修改或破壞。
而古鎮內的另一大建築群“梅園”的情況稍稍好一些。“梅園”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房間99間,由於居住人群相對較少,整體建築格局相對完整,但隨著年代久遠,不少房屋已不適於居住。
保護規劃6月出台
金祖權告訴記者,召稼樓古鎮不僅有一批較大規模的古建築,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大力保護刻不容緩。
令人高興的是,闵行區文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由該局協調規劃、水務、環保、建管等部門,共同確定了召稼樓古鎮的修復改造項目。其中,古鎮的規劃已由同濟規劃設計院接手,將在今年6月左右全面完成。此外,有關部門還將對該地進行文物普查,待修復改造總體規劃出台後,建管、農綠、環保等部門還將做好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