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做錫器的他成為古鎮的“風景”

做錫器的他成為古鎮的“風景”

日期:2016/12/16 18:00:55      編輯:古代建築
 前兩天,筆者走進安昌古鎮長源台門錫匠張運來的家,只見他正聚精會神地制作著錫燭台。“這些都是春節期間顧客定制的,因數量多,到現在還在趕著做呢!”張運來說。

  今年64歲的張運來制作錫制品已有45個年頭了,是安昌鎮一位有名的錫匠師傅,已經制作了45年錫制品。在今年古鎮安昌舉辦的臘月風情節上他著實“火”了一把。他應邀在穎安橋下對面的一家店鋪門口現場制作酒壺、燭台等錫制品。張運來制作的八只酒壺一個樣,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大家搶著按下快門。游客們對他制作的錫制品更是贊不絕口。

  張運來的父親是安昌鎮一位無人不曉的錫匠,畢生都在王家橋下的老街開作坊。年幼的張運來經常到父親的作坊裡看父親打錫器,好學勤奮的他首先學會了酒壺、燭台等錫物件的制作,然後又掌握了澆錫頁板的技術。張運來19歲那年進了安昌五金合作社工作,從此,他像模像樣地做起了錫匠活。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由於錫制品逐漸被瓷器、銅器及鐵制品所替代,生意漸淡,但他仍放不下做錫器的活。

  “做錫器這門手工活是很辛苦的,整天彎著腰坐在一只小凳子上,但每當做好一件錫器時,自己心裡也十分滿足。”張運來說。

  張運來介紹說:做錫器物件首先將錫盛入特制的鍋中熔化成液體,然後,根據錫板的厚薄要求,將熔液通過澆口制成薄板。在熔液時掌握溫度很重要,溫度過高錫液要沸去,過低進不了模板、澆不到頭、且厚薄不勻。頁板按物件的形狀按需裁片,然後進行總裝焊接。物件焊好成形後,還要在土制的木锉架上將物件锉光,在锉架上不能锉的則要用手工刮光。有的錫件還要用刀具劃刻出梅、蘭、竹、菊等花草和鳥獸圖案。

  張運來制作出來的酒壺、燭台、茶葉罐、湯婆子等物件由於绫角端整、光亮美觀、很受百姓們的喜歡,不但當地的、連周邊下方橋、瓜瀝,甚至紹興市區的百姓也專程到他家去定制錫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