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羊皮巷現戰國金幣 閃閃發亮含金量90%(圖)
日期:2016/12/15 15:09:16   編輯:古代建築
有“郢爰”兩個字的戰國郢爰金幣。
這是主城首次發現戰國爰金,可出自六朝地層讓專家“犯暈”
本報6月1日曾對南京羊皮巷一處考古工地進行了報道,考古專家否定了之前有媒體報道稱該地塊下面埋著南唐皇宮,大規模的挖掘是想尋找孫權太初宮遺址的可能。昨日,記者再次來到該工地時發現挖掘已過南唐地層,專家明確表示,根本沒有南唐皇宮的蹤影,但卻在六朝地層驚奇地發現了一枚指甲蓋大小的金幣,專家稱這是戰國時期的郢爰金幣。
主城首次挖出戰國爰金 含金量在90%以上
“考古就是這樣神奇,在我們南京城的腳下沉睡著幾千年的文明,不知道哪一塊地面,往下一挖就可能挖出個寶。”考古人員的話不假,當記者們蜂擁而至時,考古人員卻賣起了關子,先拿出一些明代的瓷片和殘器給記者看。一位常年在北方考古的郭師傅拎出一個大蛇皮袋,市博物館的專家打開袋子,裡面全是各種瓷器,有少部分殘器,其它大多數為瓷片。“這些有六朝的,有五代的,你們看,這是一塊典型的六朝蓮花紋瓦當。”
這時,郭師傅神秘地從上衣口袋掏出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他放在手心裡,記者上前一看,也就指甲蓋大小。“哇,不得了,這是一枚金幣,看似烏龜殼,它叫‘郢爰’(讀作ying yuan),也稱‘爰金’或‘印子金’。‘爰金’有形制、銘文、重量,是楚國的一種稱量貨幣。它應該是整板的,這種金板大多呈方形,少數呈圓形,上面用銅印印為若干個小方塊,這只是其中一枚,有一邊明顯切痕斜側,切得不齊,使另一枚大半部分缺損,完整的這枚正面的字應當是陰文‘郢爰’二字。”說著,考古專家大致量了一下,爰金大小約1.5厘米見方,厚約0.3厘米,背面無字,但稍顯不平。專家稱,戰國的郢爰金幣含金量很高,在90%以上,完整的約一斤重。“我在南京城從事考古工作幾十年,從沒有見過,早年在江寧的小丹陽,江浦的蔣城子,以及高淳的固城遺址都曾發現過,但不是我主持的,我是第一次在城裡見到。應當說,這是南京城內首次發現,可以說意義十分重大。”
戰國文物現身六朝灰坑 專家一時說不出原因
羊皮巷考古工地因地處六朝宮城與南唐皇宮的中間接合部,而且據史料記載孫權的太初宮就在這一帶,因此一直倍受重視。而這枚金幣的發現,挖掘工作也將更加謹慎起來。考古部負責人要求對出土郢爰金幣的灰坑進行仔細地過濾,一點土渣也不放過。記者來到開挖的3個探方前,“金幣就出土在朝北的這個小灰坑裡。”說著考古人員下到距離地面有2.8米深的其中一個探方內,他蹲下身用手指著一處灰坑說。在探方內一共挖出了3個這樣條形的灰坑,專家說3個小灰坑都是六朝時期的,最南面的圓形灰坑是五代的。從出土的原始狀態來分析,專家排除了“窖藏”的可能,所謂“窖藏”是指把收藏的金銀財寶放在一個容器裡,比如壇壇罐罐等,埋入地下。但為什麼這枚金幣會出現在六朝灰坑地層裡,專家表示,目前僅憑借一枚爰金很難判斷事實真相,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發掘。
據專家介紹,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僅限於上層社會,而且只在國際禮聘、游說諸侯、國王贈賞、大宗交易時才使用。“這枚郢爰金幣出現在羊皮巷考古工地中六朝地層確實是個難解之謎。如果說這枚爰金是在六朝宮城台城遺址前身的金陵邑發現的似乎比較合理,因為金陵邑是戰國時期南京最早的地方機構,各路諸侯走動比較多,也許有被贈賞人使用過,或有大宗交易在此進行。再如果是發現在羊皮巷工地戰國地層灰坑中,那也能證明戰國時期南京的活動范圍。可惜,這兩點都不是。而且,8年來的大規模城市考古證明,南京城從沒有發現過戰國地層,難題就在這兒。”考古專家分析說。
記者問,接下來,羊皮巷的考古將如何進行?考古專家表示,繼續按照原計劃挖掘。目前已經到六朝地層,然後是東晉、孫吳,一點一點往下挖。究竟後面還會出現什麼奇跡,本報記者將繼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