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湖南漢壽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 出土完整陶器(圖)

湖南漢壽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 出土完整陶器(圖)

日期:2016/12/15 15:08:39      編輯:古代建築

 

遺址出土的文物 記者 於海洋 攝

 

    記者從漢壽縣獲悉,省考古所近日對該縣百祿橋鎮的馬欄嘴遺址進行了發掘,初步認定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聚落遺址,距今5600到6500多年。同時,在該遺址的上層還挖出了戰國時期的祭祀坑,出土了大量較為完整的陶器。

    記者在現場看到,面積約25000平方米的馬欄嘴遺址緊臨洞庭湖邊,湖水的漲落決定著遺址的大與小、隱與現。幾處發掘完畢的遺層分布在高低不同的幾個位置,石斧、陶片、盆罐和鼎等物品散落在遺層的各個角落。

    據悉,該遺址於1987年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地圖集》已收錄了該遺址的基本情況。考慮到洞庭湖的水位隨時有可能將它覆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省考古所對該遺址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搶救性發掘。

    據省考古所所長郭偉民介紹,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和了解古人類的生活狀況、城市起源以及天氣水文等信息提供了寶貴資料。而戰國祭祀坑的海拔位置明顯高於新石器時代遺址所在位置,這說明了洞庭湖隨著時代的變遷,其面積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地的先人被水位逼迫著越住越“高”,這一發現有力地證明,從新石器時代到戰國時期,洞庭湖是在慢慢變大。

    此外,這一戰國祭祀坑的規模在全省屬罕見。專家認為,戰國時期屈原就曾流放在沅水和洞庭湖一帶,並寫下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淪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名句。而該祭祀坑的規格和位置,說明該地極可能曾經生活著一個非同凡響的人物。而這個人物,很可能就是屈原。“滄浪之水”的名句,也很可能描述的就是該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