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涉縣蝸皇宮

涉縣蝸皇宮

日期:2016/12/14 21:00:34      編輯:古代建築
娲皇宮景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城西北約12公裡處的古中皇山腰,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北齊(公元550-559年),是神話傳說中女娲氏“煉石補天,抟土造人”的地方,由朝元宮、停骖宮、廣生宮和娲皇宮四組建築以及娲皇宮生態景區組成,占地面積550畝。計有古建築135間,北齊石窟3個,北齊摩崖刻經6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於一體,是我國最大的奉祀中華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築群,自古就有“蓬壺仙境”之美譽。
朝元宮建於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重修於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為山前首廟,終日香火缭繞。
停骖宮建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修於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為朝拜女娲下馬休息之所,又稱歇馬殿,殿內熙熙攘攘,多為遠道而來朝山進香之人。
廣生宮建於元末明初,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兩次重修,為神話傳說中送子繼嗣之所,祈子平安健康或無子之人多到此處朝拜進香。
山上建築以娲皇宮為代表性建築,它擁群峰以渲勢,依懸崖以據險,奪天工以稱奇,臨清漳以蘊秀,涵攝了山川之鐘秀,匯集了古建之精華,玉宇懸空,瓊樓聳翠,上臨危巖,下瞰深壑,為河北省古建築十大奇觀之一,由娲皇閣、梳妝樓、迎爽樓、鐘樓、鼓樓、山門、牌坊、皮瘍廟等古建組成。娲皇閣座東面西建於北齊大石窟的洞頂之上,以條石拱券為基,共分四層,通高23米,歇山琉璃剪邊頂建築,一層為拜殿,二、三、四層分別為“清虛閣”、“造化閣”、“補天閣”。各層均三面設廊,背倚懸崖,用鐵索將閣與崖壁所鑿八個”拴馬鼻”相系,若游客盈樓,鐵索即伸展,繃如弓弦,樓體前傾,因此被稱為“活樓”、“吊廟”,構思奇巧,堪稱建築史上動靜結合的傑作。
位於娲皇宮東面山崖上的北齊摩崖刻經群是娲皇古跡之精髓,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問經》、《十地經》、《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佛說盂蘭盆經》、《深密解脫經》、《妙法蓮花經》。刻經面積165平方米,分5處刻於崖壁之上,共刻經文13.7萬多字,字體有隸、楷、魏碑體,素有“銀鉤鐵畫,天下絕奇”之稱,更是娲皇宮的鎮山之寶,堪稱藝術珍品,是我國現有摩崖刻經中時代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也是我國佛教發展史上,特別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彌足珍貴的資料,對於研究我國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書法镌刻演變歷史有著重大意義和價值,經考證為“天下第一壁經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