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大興安嶺巖畫與北山洞遺址考古獲突破

大興安嶺巖畫與北山洞遺址考古獲突破

日期:2016/12/14 12:00:43      編輯:古代建築
    黑龍江省文化廳在哈爾濱召開“大興安嶺巖畫調查與北山洞遺址考古試掘取得重大收獲”新聞發布會,據介紹,經過3年的考古調查,在大興安嶺地區先後發現31處巖畫點、1800余幅彩繪巖畫及調和鐵、錳等原料制作的彩繪顏料。

    本次考古調查的范圍在大興安嶺地區東起呼瑪沿江鄉狐仙洞、西至漠河西北的仙女洞巖畫地點、北起黑龍江邊的綏安站小黑石砬子“鳳凰”紋樣巖畫、南至八十八嶺巖畫地點,發現的巖畫紋樣包括人物、動物和日、月圖案等三類。

    同時,2014年黑龍江省考古所對位於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碧水鎮北的北山洞試掘時發現,洞內文化遺存以洞口處較為豐富,地層堆積比較明確,共分8層,其中第2層為鮮卑時期文化層,出土有夾砂黑褐陶片、鐵镞、鐵針等遺物;第3至6層為新石器時期文化層,出土大量石刃、水晶料、瑪瑙珠等遺物。考古學者還在洞穴內發現紅褐色彩繪遺跡,經北京大學科技考古專家現場測定,屬於當時人類調和鐵、錳等原料制作的彩繪顏料。

    據專家介紹,大興安嶺巖畫的發現填補了黑龍江省早期人類歷史研究空白,為研究當時的社會關系、意識形態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