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村大蘆

古村大蘆

日期:2016/12/16 17:34:04      編輯:古代建築
左木匾
右木匾
  ▲古宅前玩耍的兒童。
  ▲大蘆村傳統的婚嫁儀式。
  ▲世代承傳,沿用至今的楹聯。
  ▲古宅光影。
  ▲古宅前用功學習的小女孩。
  ▲老人對古村往事的回憶。
  ▲掛有“教子四德”楹聯的古宅門。
  ▲放學回家的小女孩。
  ▲古宅裡的快樂童年。
  ▲具有嶺南建築風格的勞氏古宅群。

  大蘆古村位於廣西靈山縣縣城東郊外8公裡,是“中國荔枝之鄉的荔枝村”、“水果之鄉的水果村”。村裡村外,從山坡、田垌到農家的庭院,滿目果樹蔥籠,一年四季花果飄香。  

  大蘆村現在留給後代並讓他們一直引以為豪的是:古樹、古宅和古楹聯。

  大蘆村勞氏古宅共有9個群落,從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到清朝道光六年(1546-1826年)才逐步完成;總占地面積9萬多平方米。

  歲月留痕,每一處宅院都透著明顯的時代特征和烙印。祖屋镬耳樓的結構功能最齊全,恪守規制,透露出濃烈的封建家族宗法觀念氣息,當時什麼身份的家庭成員住哪種房間,從哪個門口進出,走哪一條路線,泾渭分明;清朝鼎盛時期乾隆年間建設的東園別墅規模恢宏,裝飾堂皇,又營造得象個迷宮,非宅院中人,入內難得復尋回路出來;道光六年(1826)建造的雙慶堂則高廣寬敞,講求實用和居住的舒適……。  

  站在村口一個2000多平方米,碧波潋滟的人造湖前,隔岸的青磚綠瓦屋脊層疊,鱗次栉毗跌宕起伏的建築就是勞氏古宅群。湛水藍天,綠樹古宅,相映成趣。宅院前後、水岸邊,那些吸納了幾百年日月精華的荔枝樹、樟樹、橙木樹,蠟桿虬枝,蒼翠盤郁,恰似一座座巨型盤景。清朝嘉慶八年(1804年),一位叫吳必啟的橫州詩人到那裡訪友,正好是荔熟時節,他觸景生情寫下了:“宅繞青溪聳秀峰,松林鶴友晚煙籠。小樓掩路斜陽外,半畝方塘荔映紅”這樣的詩句。  

  古宅群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記錄著一段時光遠逝的輝煌。古宅中的文物珍藏,被視為鎮宅之寶出自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手跡的“忠孝廉節”巨幅拓片,每逢重大節慶必展出讓族人瞻仰。至今三達堂仍高懸以禁鴉片煙而著名的兩廣總督鄧廷祯,為道光十七年(1837)勞念宗考取國子監第一名題贈的鎏金“拔元匾”,其意義不只在裝點門楣,恰恰道出了古宅中人憑教育興家,歷久不衰的奧秘。

  大蘆村最惹人注目的還是那些傳世楹聯。據考證,古宅中有三百多副明、清時期創作,世代承傳,沿用至今的楹聯。古宅中人逢年過節或喜事慶典,總是用鮮墨紅紙將傳世楹聯重書一番,鄭重其事地貼在約定俗成的位置上,幾百年裡從不更改。在我們看來,這是一道古樸清新、琳琅滿目的民俗文化風景線,可在古宅中人心裡,卻是先輩的遺澤,情感的寄托。1999年6月,大蘆村被廣西詩詞楹聯協會授予了“廣西楹聯第一村”榮譽稱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