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雅安:青衣羌古街的完工在望

雅安:青衣羌古街的完工在望

日期:2016/12/14 11:58:29      編輯:古代建築
    靈關鎮作為進入寶興的咽喉地帶,是該縣在“4·20”蘆山強烈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區域。災後重建中,寶興以“鐘靈毓秀·靈動河谷”為主題,著力對靈關進行打造。

    如今的靈關,棟棟新房拔地而起,處處設施配套齊全,產業新區內轟鳴陣陣,空石林景區、濕地公園景區、青衣羌古街等全新景觀是“美顏初現”。

    “青衣羌古街的打造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為了還原並展現公元前816年至今,古青衣羌國與寶興這段有著2000多年頗深淵源的歷史文化。”寶興縣住建局總工程師陳宣明說。

    從年初正式動工,至今短短數月過去,這條承載著展現古青衣羌國神秘色彩的街道,已展露新顏。

    現場特色外牆已完工

    青衣羌古街全長500米,位於靈關新城鐘靈社區鐘靈街內,地處新老城區交界地帶。

    5月12日下午,古街入口處,高為8米的仿木大門顯得頗為醒目,雖然還未拆卸施工腳手架,但卻已清晰可見大門頂端橫放著一根形如鑰匙的橫桿,就連外形也與古代所用鑰匙相仿。兩位工人正在大門下方一側相互配合著,一位腰系安全繩熟練攀爬至頂端,對細節部位進行最後打磨雕琢。

    進入古街內,街道兩側立面上極具歷史文化元素的色彩映入眼簾。

    “古街只有數百米長,每一寸都非常寶貴。”陳宣明表示。

    重新整體打造後的外牆與土坯牆頗為相似。為達到這種視覺效果,工程方在施工中采用了色彩調和水泥,並在混凝土上牆後由專門模具緊跟壓制成形的技術,以讓牆體表面坑窪凸凹的質感更為真實。此外,如若近前,人們還能從牆體中發現搗碎後的谷草秸稈。

    與這些牆一起,還原、展示古青衣羌歷史文化的,還有早已與牆體融為一體的大型浮雕圖案,“每一個圖案,都來自古青衣羌國那段深遠的歷史,且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施工方現場負責人唐千說。

    以古街文化廣場一側牆面上形為飛鳥的圖案為例,其源自古青衣羌國所在古蜀文化,是一種以鳥類作為部落圖騰的文化元素。在古街內,具有類似不同含義的圖騰浮雕多達數十處,就連浮雕周圍牆體上漸次分布的魚骨形圖案,也隱含了“蛇乃化為魚”的融合之意。

    來到古街側的一處施工材料加工點,焊工任乾軍正忙碌著制作用於固定PVC仿真谷草的矩管。

    “這些物品在制作完成後,都將安裝於牆上的裝飾陽台中,遠遠看去與真谷草沒有分別。”說話間,任乾軍沒有停下手中的活:“古街工程預計將在本月底完工,我所在班組將負責古街文化廣場的管線、燈具安裝,人員、材料均已到位,肯定不會拖後腿。”

    精品為民安居致富

    正打造中的青衣羌古街總體呈“L”形狀布局,一頭一尾均與穿場鎮而過的省道210線相連。同時,基於古街所在地為居民居住生活場所,總體規劃之始,任何一套備選方案都始終將民生安居致富作為首要條件。

    “古街兩側共有100戶居民,涉及大小商鋪亦有100多間,新建房屋和原有房屋各占一半。”陳宣明說,古街在完成打造後將成為步行街,而古街現有商鋪多以大眾餐飲、服裝零售、雜貨鋪構成,結構調整後,將適當加入出售寶興特色民族飾品、特色餐飲、青衣羌文化特色紀念品、特色有機農產品等商品的商鋪。

    同時,古街中還將設置文化展館,除通過文字、圖片、物品呈現外,還將加入古時織布、養蠶等傳統農耕文化現場體驗環節。目前,該展館已進入現場陳列擺設階段,預計將在6月底建成並對外開放。

    此外,為豐富古街文化底蘊,還布局了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廣場分別位於古街兩側,其中一個廣場將設置一個臉譜型水景池,建成後從高處俯看,可發現是一個戴有古青衣羌特有面具的人臉形狀。”唐千介紹,為將兩個廣場融為一體,一座精致的廊樓預計也將在本月底跨街而過。

    5月12日下午2點,古街內一棟三樓一底的樓房前,主人王鴻成正忙碌著指揮工人搬運裝修所需的各種施工材料。王鴻成脫口而出一句淺顯易懂的順口溜:“以前髒亂差,現在美如畫;要說不願意,不是真心話。”

    “聽說特色商鋪將采取戶主報名、抓阄選擇的方式進行配置,我看這個方法行。”在街邊一處正在裝修的商鋪裡,商鋪主人駱雲鵬有著新的打算:“這裡會更加美好,繁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