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鳳凰:回味湘西風情古鎮(組圖)
日期:2016/12/15 22:51:08   編輯:古代建築我住的這邊被稱為城內,而對岸被稱為城外。其實城內城外並無繁華程度上的區別,只是一邊有一段城牆和門樓,而另一邊沒有罷了。
一個地方來第二次的時候,感覺和第一次多少會有一些差別,起碼少了新鮮,而多了回憶。回憶這東西會隨著旅行的腳步一段段的封存在一個個地方。當你再次來過的時候,這一段段的封存的回憶便如閘門打開,因此記憶這東西不能說只是留在人的腦袋裡。
讀《邊城》的時候,還沒來過鳳凰,來過之後,就越覺得這個名字取的是如此的好。“邊城”不僅是地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當然如今的鳳凰絕不是70多年前,沈從文筆下的那個古樸的鳳凰了,自然再也不會看到翠翠和他的祖父劃船擺渡而不取酬金的情景了,商業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淳樸的居民也都做上了大大小小的買賣,自然也變的不那麼的淳樸了。
而這裡的吊腳樓,這裡的沱江,這裡的石板小巷,卻依舊是當年的舊物,錯過白天那人群洶湧的時間,早上起個大早,晚上午夜之後,在那難得的安靜時間裡面,或許就能夠感覺到書中描述的那些畫面,或許這就是一種氣質,幾百年上千年來都深深的侵入了這座小城的任何角落之中,那些浮躁的氣氛一旦逃散開去,他們便會從各個角落裡散發出來。
清晨順著石板的小路向沱江上游走,狹窄的小巷兩旁的店鋪都還沒有開張,小城相當的安靜。偶爾幾聲稍顯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便有幾個挑著菜籃或者背著背簍的當地人匆匆穿過。順著小路走上一會,便來到了虹橋,這是鳳凰的中心,穿過虹橋便是對岸的城外,城外的格局與這邊稍顯不同,沿著沱江邊有一條比較寬敞的步道可以行走,邊走邊看,沱江兩岸的景色便盡收眼底了。
清晨的江上還沒有載著游客的船。只有這麼幾只當地人打漁的輕舟在平靜的河面上飄過,漁夫帶著斗笠披著蓑衣,手上撐著一根竹竿,帶著一個小魚網,這便是打漁人的行頭。竹竿在水面上輕輕的點過,小舟兩旁輕輕的漣漓飄散開去。
鳳凰的這幾日時光,便是從這清晨寂靜開始緩慢的流逝而去。這流逝而去的時光,或許有些又成了下次再來時埋藏在這裡的記憶,只是下次又會是什麼時候呢。
臨走之時,在小巷路邊的書攤,買了一本關於鳳凰的游記,回去的路上讀完了它,裡面有一段是這麼寫的:海子說“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於是便想著跟風流失遠方;他說“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於是這樣的一無所有便成了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