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 沉睡中的閩東古鎮
日期:2016/12/15 21:57:17   編輯:古代建築霍童雖然山不高、水不深,卻是一處山水人文俱佳的旅行處女地。這裡沒有大批舉著喇叭揮著小旗的旅游團隊,只有最真實最淳樸的古鎮風貌,從明朝至今,盛開了幾百年光景,如今已呈現出寂寞的表情,卻又拒絕凋零……
圖片來源:寧德網 邢常葆\攝
![]() |
霍童溪
福建省唯一不受污染的母親河--霍童溪自西向東貫穿整個鎮域,豐富而秀麗自然景觀林立兩岸。霍童的山形山景錯落有序,層層遞進,蜿蜒曲折。老君巖、雙鯉朝天、獅子峰、睡美人等景點林立霍童溪兩岸,皆栩栩如生;其林幽,柏步知青林、邑坂生態植物園,樹種繁多,樹形怪異。
霍童古民居
霍童鎮最經典的地方,當屬那條古屋夾道的老街。街上有一根矗立了200年的木旗桿,街盡頭有象征文運昌盛的文昌閣、武運昌盛的武勝廟。霍童早在1萬年前就有人類先祖活動,史前文化遺址多處,古建築群落尚存。霍童古民居大多保留了先民的群居特色,各個宗族以先後順序建立自己的集居地,通常以一家一戶或一戶多家為特征;而在歷史的演變中,古民居又分出了青磚、木質結構及三合土牆三種外觀。青磚外觀的,自然是當年的大戶人家,沿著街尾路邊而建的青磚大院,每戶大門前都有一個雕刻精美的牌匾,上書“雲蒸霞蔚”等字樣,院內的對聯和雕花的木欄,有意無意透露各家各戶的淵源脈絡。嵌在木窗上的雕花,從明朝至今,盛開了幾百年光景,如今已蛛塵加身已呈現出寂寞的表情,卻又拒絕凋零。
石橋村
石橋村是霍童風景區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村歷史悠久,其開基始祖黃鞠是隋朝谏議大夫,因不滿朝政,掛冠攜眷入閩。黃鞠帶來了中原發達的農耕技術和文化,他立足石橋村後,興修水利,發展農墾,從此開創了霍童“耕讀傳家”的歷史。石橋村至今民風淳樸,名勝古跡甚多,村外山清水秀,是霍童溪流域人文風景的核心。石橋村距霍童鎮僅500米,步行即可。
![]() |
莒洲
莒洲,位於霍童溪上游峽谷,分為上、下兩村,上村為霍童溪耕讀文化區的上游邊界。前人形容上村“四面環石,無土可耕,一線溪河,彭謝度生”。因清朝廷曾免了上村百年鹽稅,加之古田、屏南、松溪、政和等地的各類貨物,特別是食鹽,均由水路運至莒洲再發往各地,使得深山中的上村富甲一方,文人輩出。上村建在霍童溪邊陡峭的懸崖峭壁上,臨溪一面的建築是福建罕見的吊腳樓屋。一條古老且未受外界打擾的古街穿村而過。上村也是霍童溪漂流的起點,從這裡開始能體會到野趣十足的竹筏漂流。
道觀廟宇隱現林間
霍童山深邃藏秘,道觀廟宇隱現林間,方士僧人蹤影迭現。南北朝時就有規模壯觀的道教宮觀——鶴林宮,是福建第一座道觀;支提寺為天冠菩薩道場,唐時有高麗僧人元表受從心王菩薩法旨負經尋支提,拜“天冠”,故有“霍童以仙著,支提以佛靈”、“未登霍童空尋仙,不到支提枉為僧”之稱。支提寺規模宏偉,保存有千聖天冠、大毗盧千佛托、《永樂北藏》全藏經書、五爪金龍紫衣等四大國寶。霍童境內尚有仙巖寺、化成林、甘露寺、小支寺、仙峰庵、無難堂、禅德院等佛教寺院。
![]() |
● 可惜路易.艾黎沒有到過霍童,否則她就不會說中國最漂亮的兩個小城是長汀和鳳凰了。當這個閩東的鳳凰即將被遺忘時,我卻害起了相思。
● 走在霍童溪流域的風景線上,霍童溪畔滿眼的翠綠風景在風和日麗裡更如一部光影絕佳的風光紀錄片。青山如黛,炊煙袅袅,翠林逶迤,洲青沙白,彎彎的河流如風吹羅帶,三三兩兩的農捨點綴其間,風從車旁滑過,鳥在溪排棲落———這樣典型的農耕文化景致能存在於我們城市的邊緣而不受異化,簡直是我們的萬幸。
交通:
![]() |
寧德到霍童35公裡左右,每20分鐘就有一班發往霍童的班車,寧德至周寧、鹹村的班車也路過霍童,柏油路面,行駛1小時15分鐘左右。
從霍童至古莒洲的交通狀況不是很好,窄窄的土石路面只夠跑三輪摩托車。途經洪口鎮後,在一處叫做“金鐘嶺”的險要地方,還必須下車,擺渡到深澗對岸,再接著乘對岸的摩托,方可到達古莒洲下村。全程十幾公裡,耗時1小時左右,共需路費15元。
住宿:
霍童鎮可供選擇的住宿點不多,洞天招待所位於鎮口榕樹旁,還算干淨,20元/間左右。到莒洲後,住宿只有莒洲客棧一家,客棧位於地勢險要的山崖吊腳樓上,崖下是清澈平緩的霍童溪,此地很能體會他鄉游子、邊城要塞的感覺。
民俗:
● 霍童線獅
霍童最美的是老街二月初二的夜,這是舉辦傳統燈會的日子,家家屋檐下掛花燈,戲台上演社戲,一片熱鬧景象。而在這支花燈隊伍中,壓軸的自然是線獅表演。
霍童線獅通過繩索操縱獅子表演各種動作,集文功、武功於一身,其表演有單獅(雄)、雙獅(一雄一雌)、三獅(一母二子)、五獅(一母四子)4種形式。線獅表演最早是沿途行進,邊走邊舞,後轉為固定台表演。經過歷代民間藝人的實踐性創造,線獅的表現力越來越豐富,能表演坐立、蹲臥、蘇醒、伸展、登山等各種不同姿態,僅獅子戲球就有尋球、追球、得球等動作。獅子所有的這些動態表演,全憑藝人們集體的操縱和密切的配合加以實現。
● 獨木沖浪
當地人稱“站材”,是古莒洲男人獨一無二的絕技。沖浪時,沖浪者兩腳踩在一根漂浮的原木上,雙手握一竹竿平衡身體,由雙腳控制木材,使之能在湍急的溪流中順溪而下。至今仍可在莒洲下村一帶偶遇這一絕活。當然,如果你肯出錢,天氣又不太冷,隨時都有村民願意表演。如果你有閒情和膽量,倒可以親自嘗試一下腳踏原木沖浪而下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