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不懂文化如何做新中式家具

不懂文化如何做新中式家具

日期:2016/12/14 10:55:20      編輯:古代建築


                                                            宋濤

           辍幾,宋濤 2012年作品,北京保利2013秋拍“現當代藝術設計專場”拍品

石桌,宋濤2013年作品,北京保利2013秋拍“現當代藝術設計專場”拍品,成交價5.75萬元

  采訪/湯石香    圖片提供/自造社

  設計師名片>>>

  宋濤,畢業於法國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系。自造社創始人,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設計專場發起人之一。

  在“古典家具與當代新中式家具設計師的時空對話”現場,傳統家具行業的從業者和新中式家具設計師們各為自家說話,你批評我不懂傳統文化沒底蘊,我說你沒有設計感賣材料,但這些真的重要嗎?傳統家具就真的懂傳統文化?新中式家具的設計就真的到家?在宋濤看來,答案都是否定的。

  明式家具的輝煌不是工匠技藝的結果,而是明代文人介入家具設計的促成。這才是真正的文人設計,比家具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為,不懂文化如何做家具?

  對話宋濤

  問_湯石香    答_宋濤

  先把文化的學問做透再說

  記者:在您看來,古典家具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宋濤:古典家具其實是一種特別浪漫的情懷。它不是我們以前所理解的正襟危坐、端在那的傳統家具,而是特別放松特別詩意的。這些東西我們現代都看不到了,只能從古畫裡看到一點。

  中國如今新做的家具,特別是模仿古代家具做的那些,沒有一件能夠超越那個時代,因為家具本身需要時間和文化的積累,不是把樣子做得像就行。不管用多好的木頭都沒用,那不是你的文化。

  記者:那新中式家具呢?您在時空對話的現場說到,根本沒有新中式家具,只是中國家具人沒有自己的風格而起的名稱。

  宋濤:這是最早的家具類媒體編出來的一個詞兒。你怎麼叫新中式呢?你把清代的明代的復制一遍就叫新中式嗎?這很荒唐。大家沒有把文化的學問做透,都是表面功夫。因為設計的東西特別容易做表面功夫,幾個圖案幾個樣式往那一放就成那個樣子了,這非常可怕。包括這兩年大家突然一窩蜂地從室內設計到家具設計,都在做所謂的新中式,我覺得特別可笑。

  記者:那麼您心目中理想的家具是怎樣的?

  宋濤: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符合我們如今生活、審美與氣質的家具。留傳統沒錯,但你是當代人,在傳統的基礎上怎樣去發展自己的家具、自己的文化這才是要思考的。

  明式家具傳入歐洲的時候,北歐有一段時間做的家具和明式家具一模一樣。但是這段時間後,漢斯·瓦格納的Y形椅出現了。他們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但他們學習完,真的把明式家具的文化傳承下來了,反過來中國沒有在傳承。這話題說開了就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呂永中也好,沈寶宏也好,他們也沒有脫離這兩個圈子,要麼學北歐,要麼學明式,也是在不斷地探索著往前走。但只要出發點是對的,這探索和轉變的時間再長都沒有關系。

  中國設計還沒有形成一套傳統

  記者:撇開文化和底蘊不說,目前國內的新中式家具設計師沒有一個是學家具設計出身的。

  宋濤:對。你看我們這批設計師,從呂永中、沈寶宏到陳大瑞,沒有一個是家具設計出身,都是從其它設計轉過來的,因為中國以前壓根就沒有家具設計這個專業。中國家具的發展也就在近十年,文化大革命把我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文化完全推翻,而後我們只能重新來,而重新來的環境又特別惡劣。

  在中國做設計,環境非常差。不像西方,有自己的系統和方法論,中國連這套系統都沒有,也沒有標准。這個系統應該是對如今生活方式的理解,從現代審美的角度去看。

  所以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或者兩代人,是為了後面的人鋪路的,但你既然鋪這個路,就要把路鋪對。別把路鋪彎了,後面跟著的人走的也是彎路。很多企業的二代出國學了設計,回來可能要接家族的班,但是如果你前面鋪的方向是不對的,他跟著走,那也是和以前一樣都是錯的,沒有任何辦法。

  記者:仙游家具企業和設計師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宋濤:不大現實。北京的家具企業,多大牌的設計師都找過,意大利的,德國的,為什麼沒有一個成功的?因為設計師是為你服務的,但如果你自己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和標准,別人是做不了設計的。你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觀性,清楚你要的是什麼,然後設計師幫你實現目標。把所有的期望和目標都壓在設計師身上這是不行的,設計師只是產業鏈的一部分,還有工藝、銷售、品牌,這需要一個系統來完成,不能麻木地發展其中一個環節,不平衡的發展肯定走不遠。

  仙游可以建一個博物館,一邊北歐,一邊明式

  記者:您到仙游玩了幾天,看了很多企業,也聊了一些話題。在您看來,仙作產業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宋濤:先說壞的,有兩方面。一是大家雖然都在做古典家具、傳統文化,但在那裡看不到真正的傳統文化,連像樣的古家具博物館、古家具資料庫都沒有。所有人都去做賣錢的東西,沒有人去做基礎工作。我對仙游最失望的就是這一點。二是仙游的企業家主觀性都比較強,不願意接受外面的看法。無論是在仙游那幾天接觸的人,還是對話那天現場的觀眾。他們賺到了錢,覺得成功了,曾經的那些經驗是對的,所以聽不進新的改變和新的想法。

  仙游人很努力,很積極。但是這積極又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因為沒有一個真正的文化背景做支撐,這積極反而走了更多的彎路。因為他們對文化的理解、對當今的設計藝術特別欠缺,這樣可能導致以後要走更多的彎路。

  記者:建個家具博物館、資料庫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

  宋濤:文化基礎只是一方面,更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看外面,沒有橫向的比較,就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仙游可以做個小型博物館,一邊放北歐家具,一邊放明式老家具,兩邊往那一放,天天去看、去做、去了解,慢慢審美就跟上來了,再看自己的東西就有辨別力了。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