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摸黑偷挖 直徑約1.8m烏木沉睡數千年後重見天日

摸黑偷挖 直徑約1.8m烏木沉睡數千年後重見天日

日期:2016/12/15 15:10:53      編輯:古代建築

   臘月廿五,還有幾天就過年了,咋還有3輛挖掘機連夜跑到偏遠鄉村來施工?2月8日晚上,在崇州市桤泉鎮生建村9組,機器的轟鳴聲驚動了附近的村民。

    原來,挖掘機是想打地底一根巨型烏木的主意!民警和文物部門人士趕來,一根長度超過15米,樹根直徑約1.8米的烏木沉睡數千年後重見天日。

    回憶挖好大坑司機又填起

    在崇州市桤泉鎮生建村9組,一大片農田包圍著一塊空地。這幾天,空地邊多了一頂藍色的簡易帳篷,每天晚上都有村民自帶被褥來到帳篷裡過夜,密切地監控著周圍的動靜。空地上到處都有挖掘機施工留下的痕跡,靠近帳篷的地方有一道長約20米、寬約4米、深約3米的土溝。

    這塊空地原來是當地村民湯忠強和湯忠福的老宅基地,兩家人喬遷到了附近小區。為了便於耕種,1月底,村上請挖掘機來,准備挖一個填埋坑,將湯家廢棄的磚頭、瓦片和垃圾埋掉。

    讓村民感到奇怪的是,在第一個填埋坑即將挖成時,挖掘機駕駛員又將它回填了,在另一個點重新開挖了一個坑,但隨著垃圾填埋工作結束,挖掘機離開現場,大家沒太介意。

    蹊跷年關將近咋有機器轟鳴

    2月8日,臘月廿五,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了。當天晚上7時許,黑暗中,喬遷到小區的村民們突然發現,湯忠強和湯忠福家的老宅基地上機器轟鳴,3輛挖掘機忙得不亦樂乎。

    這片地早就平整好了,這些挖掘機又來挖什麼,而且是晚上來挖?村民們覺得蹊跷,紛紛來到空地上看個究竟。只見空地西側,3輛挖掘機合力挖出了一道深溝,深約3米的溝底橫躺著一根巨大的“樹”,借著微弱的燈光,發現大樹通體褐色,十多米長,最粗處估計要兩三人才能合抱。

    “天!我們這裡從來就沒有看到過這麼大的樹,地底下這棵樹是哪裡來的?”一看這大樹,村民們明白了這3輛挖掘機連夜偷偷摸摸施工的意圖了。挖掘機駕駛員一見村民趕來,慌忙挖土准備將深溝回填,但被村民攔下了。

    謎底“回馬槍”想把烏木挖走

    轄區民警和崇州市文管所接到報警,迅速派人趕到現場,將3輛挖掘機現場扣留,並將駕駛員帶走接受調查。文管所考古人員勘查發現,這地下“大樹”原是一根巨型烏木。經過初步測量,這根烏木長度超過15米,根部直徑約1.8米,重量可能超過20噸,像一條面目猙獰的黑色巨龍。考古人員說,這樣體積巨大的烏木在成都非常罕見。

    原來,其中一名挖掘機駕駛員在湯家老宅基地上開挖第一個填埋坑時,發現了這根烏木。為掩人耳目,他把這個坑回填,重新選址開挖。2月8日晚上,他邀約其他兩名挖掘機駕駛員殺了個“回馬槍”,准備將烏木連夜挖走。

    是挖出來送進博物館還是回填保護?對桤泉鎮這根險些被盜走的烏木,文物部門近期將決定其歸宿。

    小詞典

    烏木


    考古專家介紹,由於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原因,地上植物生物等被埋入古河床等低窪處。一些埋入淤泥中的樹木,在缺氧、高壓以及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炭化過程形成烏木。因烏木稀少珍貴,在民間又有“軟黃金”之稱,為海內外收藏者所喜愛,常用來制作工藝品、家具。

    據介紹,烏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是研究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古生態環境的“標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