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兩岸漢字藝術節”開幕式今日成功舉行
日期:2016/12/15 21:50:56   編輯:古代建築9月5日下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台灣中華文化總會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廳和棗莊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三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在台兒莊古城參將署開幕。這是繼兩岸漢字藝術節分別在北京和台北成功舉辦之後,兩岸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又一文化交流盛事。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許嘉璐,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孫亞夫,副省長張超超,台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副秘書長丁乃琪,省政協副主席王志民,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董鳳基,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馬文輝,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副局長曲萌,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文化部港澳台辦公室主任助理肖夏勇,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茜,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廳廳長徐向紅,省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姜文藝,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民忠、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宗偉和市領導陳偉、張術平、蔣英建、張寶民、孫欣亮、霍媛媛、陳偉(市政協),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劉儒良、市政府秘書長朱國偉、市政協秘書長孫法志,區領導王廣金、王輝、陳忠奇、王憶青、李曉紅、訾晉中以及來自海峽兩岸知名漢字藝術家和學者出席了開幕儀式。劉兆玄和張超超共同為中國大陸首個“兩岸漢字藝術館”揭牌。
本屆漢字藝術節的主題是“漢字的淵源與流變”,將通過書法、篆刻等藝術展覽和相關主題的文化論壇、學術研討等活動,進一步追溯漢字發展脈絡,挖掘漢字文化內涵,傳承漢字藝術精髓,深入探討漢字在當今社會的實際效用,發揮漢字文化對兩岸中華兒女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
許嘉璐在致辭中指出,我親自見證了三次的漢字藝術節,兩岸漢字藝術節越辦越好,影響越來越大,好在什麼地方?好就好在我們的交流越來越深化、好在海峽兩岸的漢字藝術家們友誼越來越深,好在兩岸漢字藝術節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參與者越來越多。我們應該感謝大陸、台灣所有支持、幫助和參與舉辦漢字藝術節的所有朋友們。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祖先,是特別睿智、聰慧的祖宗創造了漢字,就在漢字從金文歷變到走向楷書的過程中,漢字曾經面臨著兩條路的選擇,一條路堅持以表義為主的、以六書構形和使用的原則,另一條路是由於形聲字的出現,引導著人們注重用音來表達概念。
劉兆玄在致辭中指出,漢字是今天人類碩果僅存的、唯一重要的、用視覺辨識的文字形式。這是在繪畫之外,又一項可以與之並駕齊驅、交相輝映的藝術形式。因此,漢字藝術特別值得珍惜,值得發揚光大。棗莊擁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運河文化,還有抗戰的紅色文化。在這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上,已經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和汗,第三屆兩岸漢字藝術節能夠在這裡舉辦,非常具有意義。希望本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取得圓滿成功,不斷推動漢字藝術繁榮發展。
王文章在致辭中指出,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漢字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生活經驗和生命智慧,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兩岸漢字藝術節的舉辦,正是為了傳承和推廣源遠流長的漢字藝術,繼承和發揚以漢字為載體和根源形式的中華傳統文化。在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的新的形勢下,兩岸漢字藝術節的舉辦,對於促進兩岸同胞的文化和民族認同,尤其具有特殊意義。
孫亞夫在致辭中指出,漢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兩岸同胞共同完成漢字藝術,對於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增強中華民族的共同認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兩岸漢字藝術節舉辦兩屆以來,已經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動。國台辦一直十分關心、支持舉辦這項活動,三年以來,連續把這項活動列為兩岸重點交流項目。希望兩岸漢字藝術節能夠越辦越好,越辦越精彩,越辦越有影響力。
張超超在致辭中指出,傳承和發展漢字藝術,弘揚和傳播中華文明,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共同肩負的神聖使命。舉辦第三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建設兩岸漢字藝術館,對於促進海峽兩岸漢字藝術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情感,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將以這次兩岸漢字藝術節為契機,進一步發揮優勢,拓寬渠道,擴大領域,努力開創雙方合作交流的新局面。
張術平在致辭中首先代表中共棗莊市委、棗莊市人民政府,向出席第三屆兩岸漢字藝術節開幕式的各位領導及海峽兩岸的藝術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流淌千年不息的京杭大運河,孕育了開放包容、底蘊深厚的運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一條重要的精神紐帶。我們現在身處的台兒莊,曾是一座運河古城,當年因京杭大運河的開挖、通航而繁榮興盛一時。由於台兒莊地處京杭大運河中間位置,又是南北過渡帶,在這裡匯集了沿運各地的特色文化。同時,台兒莊還是一座著名的二戰紀念城市。1938年的台兒莊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場重大勝利,也是中華民族休戚與共、和衷共濟的最好見證。台兒莊古城,不僅成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且成為象征中華民族揚威不屈的英雄古城。正是基於台兒莊古城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我們歷時三年多時間恢復重建了這座古城,搭建起了溝通兩岸人民感情、增進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重建的台兒莊古城,被批准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
張術平強調,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書法是漢字的藝術。海峽兩岸同根同源,書法藝術更是一脈相承。今天,第三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在這裡隆重開幕,兩岸漢字藝術館正式落戶台兒莊古城,使台兒莊古城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豐富,使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領域進一步拓寬。希望借此兩岸書法界的藝術盛會,更好地增進兩岸藝術家書法技藝的切磋交流,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開幕式前,來自台灣的民間藝人為現場來賓奉獻了一場漢唐樂府舞蹈,整場演出觀眾們看的如醉如癡並不時給與熱烈的掌聲。儀式上,還進行了《台北道地地道北京————兩岸生活小辭典》新書發布暨贈書儀式,劉兆玄、王文章代表兩岸漢字藝術節的主辦方向我市贈書,張寶民、霍媛媛代表我市接受贈書。兩岸相聲表演藝術家還現場表演了相聲《道地地道,兩岸說道》。
本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活動非常豐富,包括有《兩岸書法篆刻藝術名家展》,兩岸共有150位篆刻名家共同呈現漢字藝術的金石趣味與方寸之美。藝術節還將舉辦一系列的文化研討交流活動,包括漢字對東亞文化的影響報告會、“兩岸書法學術研討會”、兩岸書法篆刻藝術名家筆會等活動。
台灣漢唐樂府舞蹈演出
兩岸藝術家的相聲表演,介紹楊渡先生的新書《台北道地地道北京——兩岸生活小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