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山西省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十二五”時期,中央累計投入山西省文物保護專項資金22.2億元,較“十一五”增長4.08倍,省本級專項資金由2011年的0.33億元增加到1.3億元,增長3.93倍。
5年間,山西文物建築保護工作躍上新台階。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105處元代以前古建築本體得到維修,實施了215處國保、291處省保及以下文物保護單位的本體保護工程。加強了雲岡石窟、五台山和平遙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遺產的維修保護,啟動了應縣木塔局部加固工程。
組織實施的明長城寺溝段和偏關段保護工程、太原西山文化帶保護工程、沁河片區古村落保護工程等均取得了明顯成效。
到“十二五”期末,博物館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取得新進展,全省博物館數量達131座。經評估定級,全省現有中央地方共建館1座,國家一級博物館3座,國家二級博物館13座,國家三級博物館10座。對社會實行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達到55家。全省各級各類博物館共舉辦展覽1568次,接待觀眾10779萬人次。其中,在國內巡展32次,赴國外展出3次,引進展覽70余個。山西博物院“印度的世界”、晉國博物館“唐風晉韻”分別獲得第12屆全國十大陳列展覽“國際合作獎”和“優勝獎”。
“十二五”期間,配合國家和省重點工程建設實施考古勘探101項,出土各類遺物7578件(組)。圍繞學術研究實施主動考古發掘28項,出土文物標本4.5萬件(套)。一批新的考古發現令人耳目一新,比較重要的有襄汾丁村遺址發現了原始人類石器打制現場;陶寺遺址發掘出的考古證據鏈表明,陶寺遺址即是帝堯時期的都城堯都;興縣碧村考古調查,第一次在晉西高原發現了龍山時期的石砌房址和城牆,為文明起源的探索提供了嶄新的資料。雲岡石窟窟頂寺院遺址發掘榮獲“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大河口西周墓地發掘獲“國家田野考古一等獎”。
適時開展打擊文物犯罪的專項行動,全省共破獲各類文物案件309起,打掉犯罪團伙54個,抓獲文物違法犯罪人員326名,追繳各類文物447件,處理各類行政違法案件47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