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 同裡古鎮保護的人本情懷
日期:2016/12/15 16:29:18   編輯:古代建築短短1年多,先後已有“中英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世界文化遺產教育基地研討會”和“古鎮保護與發展”等3個國際性論壇在同裡召開,古鎮保護與利用的“同裡模式”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關注,成為他們學術研討的案例。“作為國際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同裡不斷更新的古鎮保護理念與古鎮保護背後的人本情懷值得我們借鑒。”馬克說。
古鎮保護“上看一千年,下顧一千年”,要經受時代檢驗
身上背著行囊,手裡拿著地圖,來自英國的情侶傑克與戴安娜已經在同裡逛了兩天。和眾多國外背包客一樣,兩天裡,他們走遍了同裡古鎮的大街小巷,甚至連古鎮內的仿古消防亭也成為他倆合影的對象。
在新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耕樂堂裡,兩人駐足了很久,“聽說這裡的堂樓原本已經傾斜,最後用了一種辦法(“打牮撥正”),首先拆除屋面和四周的圍牆樓板,在只剩一個框架的情況下,在廊柱上綁了鋼絲,每天10厘米,一點一點拉直,太不簡單了!”
兩人的感受,正是同裡多年來在古鎮文化遺產保護上下苦功,力求保留原汁原味的真實寫照。
同裡古鎮文物古跡眾多,單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就達6.5萬平方米,占總建築面積的61%。上世紀70年代末,同裡就啟動文化遺產保護。該鎮首先從摸清家底入手,邀請同濟大學和省、市建設、文化部門的有關專家一起對全鎮的歷史街區、傳統民居和文物古跡開展比較全面、系統的調查,摸清文物古跡的保護現狀,並建立了電子檔案,進行動態管理。
同時,該鎮委托專家編制《同裡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建立鎮域、歷史鎮區、歷史文化街區、各類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個層面的保護體系。成立古鎮保護辦公室,每月總結交流規劃的實施情況,成立同裡古鎮保護開發領導小組,把每年旅游門票收入的10%作為古鎮保護基金,並根據建築的風貌、年代、質量、功能、高度等實行分類保護。 “同裡的古鎮保護起點較高。因為任何保護和開發,都不能急功近利,必須經得起時代的檢驗。”同裡鎮黨委書記陳建忠說,正是遵循了“上看一千年,下顧一千年”、“修舊如舊、整舊如古”的保護理念,巧妙運用了分類指導、以獎代補等保護方式,同裡才真正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保護之路。今年1月,同裡古鎮保護工程還榮獲2012年聯合國人居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中的全球良好范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