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青山綠水抱古鎮
日期:2016/12/15 16:23:59   編輯:古代建築莽莽武陵,群山逶迤,出恩施州城35公裡,有片海拔580米的河谷地,龍馬集鎮就位於這裡。長期以來,這裡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經濟落後。李克強總理曾兩次來這裡考察,並承諾,5年後還要再來看看。
巨大鼓舞和鞭策,催動山區小鎮新型城鎮化步伐。恩施市決定,將龍馬風情小鎮打造成恩施州新型城鎮化的樣板工程。
依托山水脈絡
兩山之間,一條清水河蜿蜒淌流,田園村捨點綴兩岸。走近龍馬集鎮,站在附近山坡上,只見小橋流水、阡陌縱橫,好一派原生態鄉土小鎮風貌。
龍馬集鎮並非一個完整的區劃范圍,而是包含了附近龍馬村、柑子坪村的部分地盤。算上沿河分布的居民點,總面積1.4平方公裡,居民1500多人。
據省聯投集團與恩施州、恩施市政府簽訂的合作協議,省聯投集團計劃投資3.5億元,依托獨特的山水風光,以“山水養生、土苗風情、龍馬精神”為定位,在這裡代建一座風情小鎮。
“龍馬正好處於梭布垭石林和大峽谷風景區之間,在集鎮原有風貌上進行改造,也是考慮突出旅游特色。”省聯投集團恩施分公司總經理付漢江說,龍馬是恩施市龍鳳綜合扶貧改革試點區的兩個副中心之一,也是試點區中部特色產業板塊、西部生態農業板塊的區域中心村鎮,建設規劃將突出生態文明,注意生態環境保護和建房布局,為發展生態休閒旅游打好基礎。
“龍馬具有典型性。”省聯投集團新城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段瑜表示,該項目是集團推進龍鳳試點區改革建設,參與恩施州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的切入點和啟動工程。
留住歷史文脈
風情小鎮,重在“風情”二字,但弄得不好,也會使風情變噱頭。廣東惠州耗資60億元克隆的“奧地利小鎮”,就是前車之鑒。
“那種所謂的風情小鎮,是地產開發商盲目標簽化的產品。”段瑜說,經過這樣改造的鄉村,既回歸不了自然,又與民俗風情格格不入,居民難以接受。
龍馬風情小鎮不能走這類地產商業開發的路子,“要建設成山、水、田、園、林、居的慢生活小鎮”。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萬謙說。按照設想,以現有的龍馬大街為主體重塑小鎮格局,分別建設河道景觀區、田園村捨區、鹽茶古街區和移民新寨區。
對當地文脈的延續,則體現在對已有建築的改造上。
在龍馬集鎮上,記者看到,不同時代的建築混雜,其中,有上百年的木制民居,也有建國初期建成的卵石房屋,更有現代磚混結構建築。這種形似年輪的建築布局,是真實生活的印記,彰顯著歷史保護價值。
“對鎮上建築,不搞大拆大建,不強行追求統一風格,不搞整體穿衣戴帽。”段瑜表示,小鎮只在沿街幾個關鍵節點上進行增建,最終形成青山綠水環抱、保留時代縮影的古樸集鎮。
兩山夾一河,土壤富含硒元素,60%用地為適宜建設區域,鹽茶古道遺跡保留完好。建設龍馬風情小鎮,歸根到底是為當地人。如何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產業?
在制定詳細規劃前,省聯投集團新城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團隊對龍馬集體土地流轉、社會經濟形態、居民生活方式、產業業態配置等問題,進行了全方位深入調研。將龍馬集鎮產業布局定位為“三產並進,發展特色產業”,在現有農業主導基礎上,發展觀光農業、富硒產品加工,新興文化旅游產業,結合住宅分布及旅游設施布局商業服務業。
“產業結構調整,將對當地經濟社會產生一系列深遠影響,農民將越來越多地投身市場化大潮,不斷與城鎮化進程融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管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