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眉山仁壽高家“大佛”有望恢復“顏值”

眉山仁壽高家“大佛”有望恢復“顏值”

日期:2016/12/14 11:58:48      編輯:古代建築
    記者今天從仁壽縣文管所了解到,結合前期調查發現的文物不同病害特征,四川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元千佛崖和位於仁壽高家鎮的牛角寨被納入“川渝地區石窟及石刻保護專項試點”,牛角寨將啟動包括生物病害防治在內的綜合防治研究。

    位於仁壽縣的“國保”牛角寨石窟,在近2萬平方米的范圍內開鑿了1519尊造像,是盛、中唐時期宗教藝術的縮影,其中壇神巖的幾龛石窟,還以精美造型選入《中國美術全集》。據仁壽縣文管所所長劉紅凱介紹,牛角寨現有的69龛石窟,僅4窟沒有明顯的生物病害。

    據悉,受損石窟要麼巖體表面和頂部長有灌木,龛室表面部分裂隙中長有雜草,有的根系還扎入巖層,加速了巖層開裂。不僅對龛室穩定性造成了影響,還將地表水引入龛室,加速文物風化。同時,苔藓、地衣、霉菌等在文物表面及巖體裂隙中繁衍生長,掩蓋文物表面,代表性文物之一的牛角寨大佛,因此變成了一張“花臉”。

    4月28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相關專家前往牛角寨,圈定了10處試點龛窟。除了牛角寨大佛以外,壇神巖上受生物病害影響嚴重的幾龛造像均被納入了試點。據有關專家介紹,牛角寨試點的治理將從生態系統調查開始,從根本上尋找病因,然後再進行治水以避免在文物周邊形成利於生物侵蝕的環境,最後才會開始除苔、解決風化等綜合治理。

    此外,重慶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以及彈子石摩崖造像也納入了試點。試點取得的科研成果將推廣至全國的石窟石刻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