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長沙市民家裡老牆:是500年前文物 明朝學宮遺址

長沙市民家裡老牆:是500年前文物 明朝學宮遺址

日期:2016/12/15 15:12:55      編輯:古代建築

 

    距今幾百年的“善化縣學宮遺址”早已破敗不堪,牆面上依稀可以看到一些花紋圖像。圖/陳勇

    一面不起眼的老牆,居然是明朝時期遺留下來的文物。家住化龍池的楚新國,向我們敘述了他家這面不起眼的老牆的故事。一場“文夕大火”幾乎讓長沙城成為廢墟,那些僥幸留存下來的古老遺跡,散落在星城的各個角落,成為這座老城的記憶碎片。即日起,本報啟動“尋找長沙的記憶碎片”策劃報道。如果,您知道長沙古城不為人知的歷史文物,也有像楚爹這樣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本報邀您共同“尋找長沙的記憶碎片”,期待您與我們一起回味記憶深處的老城故事。

    70歲的楚新國在化龍池住了一輩子。化龍池的老居民們都知道,楚爹老房那面殘破不堪的外牆大有來頭。“這是文物,誰也不能動。”而楚爹的翻修計劃也就此擱淺了下來。6月8日,長沙市文物局公布了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情況,這面殘破老牆也被列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文史專家說,這面老牆的真名是“善化縣學宮照牆”。“善化縣學宮”在1938年的文夕大火中被焚毀,僅剩兩面牆,另一面在東文廟坪。

    古時“學宮”是文化人去的地方

    化龍池巷裡,這面立在巷子東頭的“善化縣學宮照牆”,如今是楚新國老人居所的一面外牆,楚家好幾代人都住在這棟房子裡。這面由青磚砌成的老牆,長6米,高4米多。70歲的楚新國說,從記事起他就被告知,“政府說它是文物,誰都不能動。”

    “善化縣學宮”是啥樣?楚新國記得,“文夕大火”之前,學宮是周邊最高大、最威嚴的建築之一。“被燒之前的學宮,好高的柱子,房子也很大。”楚爹小時候聽老人們說,學宮就是古時的學校,“在學宮讀書的人,都是真正的文化人、大學者。”如今,經歷500年風雨的它靜靜看著這條夜夜歡騰的“酒吧街”。

    如果學宮沒倒,會有很多人來看

    楚新國說,學宮其實不在化龍池,而是在不遠處,出入是門巷的東頭的東文廟坪。

    穿過出入是門巷,東文廟坪幾棟居民樓旁立著一面青磚牆,高約8米,長約30米。據考證,這裡正是“善化縣學宮”的遺址。青磚牆的東頭有個拱形小門,但已被磚頭堵死。“這應該是學宮的側門或者過道。”已經在這兒住了40多年的張國斌告訴記者,“很多年前這裡還有個牌樓,也屬於老學宮,後來不知被拆了還是倒了。”仔細查看,還能在老牆找到一些泥雕花紋。牆頂上,還殘留著些瓦片和幾個雕著精致紋理的瓦當。“如果學宮沒倒塌,肯定很氣派!搞成一個景點,會有好多人來看。”張國斌摸著青磚說,“這種牆,現在的技術砌不出來了。”

    “學宮照牆”還能立在這裡多久?

    “學宮照牆”被定義為“文物”讓楚新國心情復雜。被改造過的化龍池巷,只有他的房子還保留著數十年前低矮而簡陋的模樣。而這,都是因為“學宮照牆”是自家住宅外牆的緣故。楚新國想修繕甚至拆掉老房子,但他也知道文物不能動。

    文史專家陳先樞說:“長沙有三座學宮,長沙府學宮、長沙縣學宮和善化縣學宮,其中長沙府學宮規模最大。”6月8日,“善化縣學宮”被公布為長沙市“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加以保護。張國斌說,“應該保護這面牆。”但它還能立在這裡多久?“誰也不知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