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些文獻中對綏中明長城的記載,大多是修建於明萬歷年間的錐子山長城,這次長城普查新發現了修建於明正統年間的20多公裡長城,已被記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史冊。”昨日,葫蘆島市博物館考古隊隊長趙普光向記者介紹長城考察的最新發現時說。
從2007年開始,全國開展了大規模的長城資源調查,趙普光有幸成為了遼寧省長城資源調查第六隊中的一員。兩年來,調查員在翻山越嶺的艱苦實地調查中發現,葫蘆島境內的長城所存牆體多在山脊上,以石牆為多,構築方式多為毛石干壘,即內外兩側以大塊毛石堆砌,中間填充碎石和土而成。敵台多在牆體內側,距牆體1至3米處,個別敵台的周圍有護台石牆和護台壕溝。
此次調查采集了大量的影像及各種數據資料,掌握了境內明遼東鎮長城分布情況及基本走向,獲取了長城的建築結構與建築布局,保存現狀,自然與人為環境,保護與管理現狀等基礎資料。
令人欣喜的是,調查人員還在錐子山長城其中的一段椴木沖長城的敵樓上發現了一塊石碑,石碑整體保存狀況較好。碑高1.17米,寬0.87米,厚0.16米,碑刻《椴木沖樓題銘記》,碑刻記載著當年修建長城敵樓的各級官員、工匠,並有《萬歷五年閏捌月吉旦立》的准確時間記錄。“這些石碑和石刻等珍貴遺存,是最真實的歷史記錄,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最直接的證據,它印證了明代這段長城的修築史和准確紀年。”趙普光說。
經長城資源調查六隊最新的現場勘測和記錄,確定綏中縣境內明正統長城南線全長20多公裡,起於柳溝屯黑洞溝長城,至荊條溝北山長城,由坡山洞松嶺子長城、西松嶺長城、雞冠山長城等9大段牆體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