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平糧台古城遺址

平糧台古城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1:32      編輯:古代建築

平糧台古城址
  平糧台古城址於1988年0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平糧台是一座龍山文化古城,位於淮陽縣城東南4公裡處。場址高約5米,面積100畝,呈正方形。 平糧台古城址即是宛丘之地,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發掘出土進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裡的《陳風宛丘》以及《東門之枌》、《爾雅注疏》、《晉書》中均有記載。根據史書記載和地理方位分析,平糧台即是太昊之墟、神農之都的古宛丘都城。這座古城時代最早、面積最大、保留最好,對研究我國古代城市的出現、國家的起源、早期奴隸制等重大學術問題,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這裡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包括原始人使用過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 裝飾品,古城墟上有許多原始人住過的土房痕跡並殘留有原始人燒制陶器 的窯址等。考古工作者對大量的出土文物結合歷史文獻進行分析考證,一致認定,平糧台古城址和太昊故墟宛丘是一個地方,至此,“陳為太昊之墟”、“炎帝神農初都陳”等歷史文獻的記載得到了初步的證實。
平糧台龍山文化城堡出土文物
  河南淮陽平糧台遺址面積5萬多平方米,城垣形狀十分規整,為每邊長185米的正方形,城內面積3。4萬平方米,牆殘高3。5米,外側有較寬的護城河,並發現南、北兩城門,埋設三條呈倒“品”字形擺放的陶排水管道。城內還分布有陶窯和墓葬,西南角內側發現埋有一大一小完整牛架坑,可能是祭祀的遺跡。這個城規劃整齊,防衛設施嚴密,有公共下水道,還有較高級的房屋建築,手工業作坊區。 城址規模最大者為1990年湖北天門發現了屬於屈家嶺文化的石家河城及其遺址,城垣大體呈圓角長方形,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最寬處約1100米,城壕長4800米,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城址始建於屈家嶺文化中期(公元前2800年左右),主要使用和繁盛期在石家河文化早中期。城外圍還有人工開挖的溝壕,集排水洩洪、防御護衛、水運交通、日常飲水等多種作用結合於一體,增加了城市的活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