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長城修繕首現瞭望哨遺址
日期:2016/12/14 12:00:21   編輯:古代建築大莊科長城房屋遺址
在近日竣工的延慶大莊科段長城修繕工作中,施工人員意外清理出3處建於邊牆上的房址。據推測,其可能是當時駐軍設置的瞭望哨或是具備武器儲備功能的處所,這樣的結構安排在延慶境內長城中尚屬首次發現。
3處建於邊牆上的房址,其中一處留有明顯的柱頂石,房屋結構應是長5米,寬3米有余的兩間房。另外一處房址約3米見方,一側牆體與邊牆留有寬約1米多的通道。由於僅存基址,房屋的原始布局和層高已不可推敲,但從房址的規格來看並不符合敵樓的建築要求。
“延慶境內長城的敵樓依山勢而建,有長方形的也有正方形的,大約三五百米設置1座,敵樓整體築於邊牆之上,相對的兩側牆體與邊牆持平,另外相對的兩側牆體上修建券門,用於士兵通行。”延慶文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而新發現的3處房址的北側均留有1米多的通道,有悖於敵樓的防御功能。而且,房址都是建在靠近關內一側的,所以也就排除了炮台的可能性。”
大莊科段長城9號敵樓與10號敵樓之間相隔約1000余米,中間只有這3處房址,既不是敵樓又不是炮台,而且在歷史資料中也並沒有發現相關記載,那麼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
“由於該段地勢較平緩,推測其可能為當時駐軍設置的瞭望哨或是具備武器儲備功能的處所,這樣的結構安排在延慶境內長城中尚屬首次發現。”負責修繕的工作人員說。
據介紹,大莊科段長城與八達嶺段長城同屬內長城,其起點位於大莊科鄉龍泉峪村東1.4公裡處,同懷柔的水峪村長城相接,西行穿過S212路後轉向西南,止於松樹溝村東南0.7公裡的斷崖處,與昌平相鄰。其走勢基本按山勢呈東西走向修築而成。
大莊科段長城從材質上可分為磚石長城和石砌長城兩部分,全長7.5公裡,有敵樓和炮台共13座,由於該段長城整體損毀比較嚴重,只在險要處才可看到雉堞,原高度已不可辨識,所以在修繕過程中大部分邊牆也只是恢復到了地面磚以下的高度,恢復了極少部分的雉堞,以便人們能夠更清楚的了解該段長城的大致風貌。
經過近兩年的工作,延慶大莊科段磚石長城已有2400余延米的邊牆和7座敵樓、1座炮台得到了搶險加固和修繕等保護處理。今後,延慶文物保護部門還將繼續加大對長城的管護力度,爭取使這一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
另據了解,延慶境內的長城不僅長度居全市之首,其形制也極具特點,延慶許多村莊的形成都與長城防御體系有關,比如以堡、屯、營盤、營城命名的村子非常多,特別是在近幾年的長城修繕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在史料中不曾記載或記載不准確的情況,比如帶字的城磚和瓦當以及長城分修碑等,上面記載的內容刷新了明朝在延慶地區的長城修建史。隨著長城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