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空探蚌埠禹墟“大腳印”將發掘現場完整留存(圖)

空探蚌埠禹墟“大腳印”將發掘現場完整留存(圖)

日期:2016/12/15 15:11:00      編輯:古代建築

    1月2日,蚌埠禹墟考古發掘現場發現了25只“大腳印”。昨天,為了探求“大腳印”之謎,考古隊安排了高空拍攝。

    昨天下午5時,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名釋放熱氣球的專業人員正在忙碌著。幾分鐘後,裝載著高空攝像機的熱氣球順利升空。隨後,考古人員開始在發掘現場周邊撒潑石灰粉,以保證攝像機能完整地拍攝到“大腳印”和祭祀台。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王吉懷告訴記者,這次空中拍攝將使整個發掘現場完整地“留存”下來,以便讓其他專家來幫忙揭開謎底。

 

    相關:    

    蚌埠禹墟新年驚現“大腳印”

 

 

    在北京奧運會焰火表演中,“大腳印”造型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伴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蚌埠禹墟考古發掘現場也傳出了驚人消息,考古先期發掘出的祭祀台周邊發現了眾多形似“大腳印”的土坑。

     1月2日上午,接到考古人員的電話後,記者驅車來到蚌埠禹墟發掘現場。此時,考古人員正在祭祀台周圍進行細致發掘。指著腳下的一個個小土坑,蚌埠市博物館的趙蘭會說,這些都是剛剛發現的,經初步清理有25處之多。

    記者注意到,工作人員正在清理的土坑基本為長方形,大小基本相當,經歲月磨砺,土坑周邊已不太規則,看上去就像一個個“大腳印”。這些土坑的排列相對規則(如圖),並且與考古先期發現的祭祀台在同一軸線上。

    “難道是大禹會諸侯時為每個諸侯國插放國旗的地方?或是各國諸侯拜見大禹的路線?”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王吉懷說,這一發現令他困惑。同時,每個土坑內還有一個直徑約20厘米的圓洞坑,用途也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作為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子課題之一,蚌埠禹墟第三次考古發掘於2009年10月15日啟動。昨天下午,王吉懷對記者說,這裡極有可能是一處祭祀場所,印證了“禹會諸侯”傳說的可信度。受前期雨水偏多影響,三期考古發掘將延期半個月左右。下一步,他們將對整個發掘現場進行航拍,再對各種遺跡現象進行分析,力爭還原其真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