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發現疑為新石器時代遺址 有大量石器碎片
日期:2016/12/15 15:05:57   編輯:古代建築在這處距今5000年前的遺址中,發現了石斧和陶器底部殘片
近日,一處距今5000年的遺址,在尚志市帽兒山附近被發現。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隊對遺址進行了考察,在地表發現了大量的石斧、石刀等石器以及陶器碎片。通過對所采集的遺物初步推斷,該遺址可能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據了解,此次新發現的遺址位於尚志市帽兒山鎮東北約2.5公裡處,阿什河上源東側的山前空地之上。遺址東西長150余米,南北長200余米。最初發現該遺址的是尚志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長鄧樹平。3月2日,鄧樹平在遺址附近踏查時,發現了大量的陶器碎片和一些類似刀片的石器。這些標本具有明顯的新石器時代特征。
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隊的專家對標本進行鑒定,認為在石器表面有明顯的受力點,確定是人工雕磨而成。石器刃部鋒利,表面光滑。密度很大,但沒有穿孔,可能是一件石斧“半成品”。在采集到的石器中,一部分是人類祖先的生活工具,一部分是他們在打制石器過程中所產生的碎片。從對該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分析,應該是器皿的底部,質地為夾砂陶。這些標本應該是新石器時代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使用物品。
專家們告訴記者,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制石器為標志,年代大約從1.8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一般認為新石器時代有3個基本特征:開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發明了陶器,出現了農業和養畜業。據考古證實,早在22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哈爾濱一帶就有人類在這裡活動。約在距今5000年前後,哈爾濱地區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目前,在哈爾濱地區已發現10余處史前文化遺存。
目前,專家們正進一步對該遺址進行考察認定。如果結論確定,該遺址將成為阿什河流域源頭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