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澉浦古鎮借“歷史牌”重塑美麗

澉浦古鎮借“歷史牌”重塑美麗

日期:2016/12/16 18:27:52      編輯:古代建築
   本報訊 海鹽澉浦歷史上曾出過不少的名人,如小說宗師干寶、“海鹽腔”創作者楊梓等等。元朝時,澉浦是當時四大港口之一,成批的黃金、珠寶、香料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運往南亞和東南亞。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多次提到“Gan Fu”城,指的就是今天的澉浦。

   借助歷史文化的瑰麗,用現代文明進行包裝,澉浦這個江南古鎮即將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昨天,記者從海鹽南北湖風景區管委會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澉浦古鎮的文化旅游、現代商業價值,海鹽正著手對古鎮進行美化、改造。

   兩位老人記憶中的古鎮

   澉浦古鎮面積約1.9平方公裡,現有人口3180人,古鎮內主要市政公用設施均建於上世紀70年代。目前,古鎮內保留較為完整的有西城門、城牆遺址、護城河以及鎮內部分老街小巷、白牆灰瓦的民宅,它們分別與附近鄉樹野花的田野、茂林修竹的山麓,構成了一幅自然渾樸的田園風景畫。

   “澉浦老早以前很鬧猛的,那個時候,有很多的鐘樓、牌樓!”鎮上80多歲的沈巧寶老人告訴記者,海鹽長山河沒開挖的時候,澉浦東面和南面的城牆、城頭都還在,那個時候真的相當氣派。“當時的古牆都是土牆,集鎮旁邊高高隆起的就是古城牆!”

   謝高法今年56歲,他在澉浦鎮上經營一家白鐵店已有20多年了,老街的變化在他眼前一幕幕閃過。“我店鋪這裡的房子,都上百年了,還是清朝的!”謝高法說,他的店鋪以前是中大街7號,現在不知道是幾號。“以前一條街,這邊屋檐到街對面屋檐,中間才一根竹竿那麼寬,路的下面是青石板!”

   主要道路都要改造翻新

   據了解,長青路、東大街、澉長北路是目前澉浦古鎮的3條主要道路,但因缺乏必要的養護,路面損毀嚴重。南北湖風景區管委會預計投入350萬元,對這些道路進行改造。

   “長青路、東大街路面改建工程已於今年10月中旬開工,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南北湖風景區管委會規劃科副科長祝曉剛說,“澉長北路也已經完成招投標工作,即將進入開工階段。”祝曉剛介紹,改建工程內容主要是對水泥混凝土老路面進行修復,人行道進行改建,鋪設混凝土路面磚,挖除破損嚴重的水泥砼板,用鋼筋混凝土重新澆注,並鋪設瀝青混凝土。

   “老街造新路,對我們老百姓來說當然是好事!”謝高法每天就在他的白鐵店裡敲敲打打,看著店前的路正在翻新,他說他樂意聽挖掘機的轟鳴聲。

   名人名景點要做成牆畫

   “我們邀請杭州一家城市環境藝術公司在長青路邊的牆壁上設計牆畫,設計方案已經出來了!”祝曉剛說,除主要道路翻新外,還要設計牆畫。牆畫內容首先是南北湖風景區主要風景點介紹,如澉浦秋月、湖塘煙雨、巫門漁笛、葫蘆疊翠等,以及澉浦名人介紹,如小說宗師干寶、戲曲大家楊梓、眼鏡大商人吳良材等;其次是澉浦悠久的歷史文化介紹,從晉代開始經唐、宋、元一直到明朝中葉。

   “牆畫作為一種宣傳方式,既是對環境的美化,也是在更深層次挖掘澉浦古鎮內在的文化旅游價值。”祝曉剛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