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尋風
日期:2016/12/16 16:12:11   編輯:古代建築我所說的古鎮,就是地處四川貴州兩省交界處的赤水河左岸、距赤水市區六公裡的大同古鎮。輕輕走進這個依山傍水、建在古樹竹林遮掩碼頭的小鎮時,已是夕陽西下……從寬闊的公路往下走,仿佛時光輪回,小鎮安靜地臥在赤水河旁。
從碼頭延伸的丹霞條石鋪就的古石板路,穿過六七百米長的狹窄街巷。古鎮實際上只剩下這條古舊的街巷。通公路後的大同使這條古街坊冷冷清清,像一個現代文明遺棄的角落。正因如此,小鎮才保留了比較古舊的韻味,與相隔不遠的公路邊新修的瓷磚房子形成了鮮明對比。
大同古鎮自古千帆競渡,商賈雲集,商市繁華,軍爭兵燹。而今是一個廢棄了的碼頭。大同古鎮與江南的小鎮別有不同,它不似江南小鎮那般煙雨朦胧,江面上吹來的風給人以清新的感覺……濃郁的耕讀文化,醇厚的鄉民性情,各地商人捐資修建的會館,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襲的一套祭祀類建築,與山、水、林構成了和諧美麗的自然人文生態環境,反映出古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的歷史風貌。
漫步到一家劉姓老伯門前,我順手拉起一張古舊的竹椅坐了下來。隨後與年已古稀的劉伯攀談,他對我的尋古訪幽毫不經心,自顧自地忙著編織手頭的竹籃,偶爾抬起頭,也只是從眼神裡傳遞著一份淡淡問候。這與我到過的那些剛剛興起旅游的地方有太多不同。
談及小鎮的歷史,劉伯也只是順著我的話題淡淡地敘述:大同古鎮現存建築建於明末清初,由古街、古碼頭、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廟宇、古會館、古碑、古牌坊等組成,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後殿、吊腳樓、巖穴等建築錯落有致,雕梁畫棟;古墓、古碑、古牌坊則結構嚴謹,繪畫雕刻、書法文字一應俱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稱為“石頭寫成的歷史”。古鎮房屋以街道為建築的縱軸線和橫軸線串架接廬緊連延續,相向一字排開。
從整座古鎮的建築來觀察,可以明顯地看出,大同古鎮曾經殷實富裕過。因此,整個古鎮給人以一種恬靜的釋然感。這是一個經歷昔日繁榮而衰敗了的碼頭。這個頗具特色的古鎮是七十年前此地繁榮的頂點。
半山腰的鎮子下,沿河用丹霞石砌成的碼頭很有規模。據當地志書記載,當時,古鎮碼頭上常常停泊著載滿貨物的商船。這些船多從下游運來布匹、花紗、川黔兩地所需洋廣雜貨,以及川黔邊境內由旱路而來的各種土特產、生熟藥材。木材竹筏浮江而下時,半個河面都是楠竹。從碼頭的規模來看,就可以想見當時大同鎮的繁榮,小鎮漸漸成了鹽商、貨船補充供給、修理船帆的停靠點。正因如此,大同最出名的就是鐵匠鋪,舊船上用的鐵釘、鐵梢之類的小鐵具成了大同主要的工業品。最繁榮時,不到三百戶人家的小鎮上,竟開了六七十家打鐵鋪子,家家生意紅火。老人說,那時大同很少有清靜的時候,一天到晚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與拉風箱聲伴著船來船往的吆喝聲,熱鬧和繁榮也就出來了。
如今,一切都成為過去,旱路修通,貨物改道,遺留下來的碼頭石階零亂不堪,現在早已不見停泊的商船,只有母親帶著幼兒在夕陽罩著的河邊戲水,古鎮少女的高跟鞋袅袅婷婷地踏過丹霞石台階時傳來陣陣銀鈴般笑聲……
曾經經歷過繁華的古鎮,今天的雲卷雲舒、花開花落似乎距古鎮人很遙遠。坐在門檻邊看著一本厚厚的發黃古書的老者和在街邊戲耍的頑童一樣神態從容,那些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吸引著人們去追尋,去體驗,去感受早已逝去的小鎮風情。
在赤水看過瀑布、丹霞、竹海、桫椤,再看看古鎮古街,你就能夠品讀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和歷史的厚重悠遠,能夠咀嚼到一種風雨過後的榮辱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