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星巴克入駐靈隱寺景區引熱議

星巴克入駐靈隱寺景區引熱議

日期:2016/12/14 21:14:15      編輯:古代建築

星巴克入駐靈隱寺景區(新浪收藏配圖)

星巴克入駐靈隱寺景區(新浪收藏配圖)


星巴克入駐靈隱寺景區(新浪收藏配圖)
  星巴克“入空門”

  2009年,在故宮(微博)九卿值房“駐扎”7年的星巴克在爭議中正式告別故宮。而此次,星巴克入駐靈隱寺景區,被網友稱為然而,與故宮店不同,星巴克此次並未將咖啡店開進寺院。記者了解到,靈隱寺本身屬宗教場所,而寺院外的靈隱景區則歸屬杭州市園文局管理。景區開發自身的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作為業主的機構引入星巴克似乎也無可厚非。
    事實上,距離星巴克不到五十米處,集結了知味觀、肯德基(微博)、超市商場、演繹餐廳等的杭州靈隱休閒旅游購物中心已營業半年之久。由於改變了靈隱景區以往商場規模小、檔次低、布局雜亂的商業格局,該購物中心還被稱為靈隱綜保工程的“收官之作”。
    “文化符號”成靶子
  讓星巴克成為“眾矢之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簡單了它是一杯咖啡,看復雜了它是一個文化符號”。
    作為“美國並不高級的飲食文化的載體和象征”,星巴克在故宮開店也曾被認定一種“文化侵略”,侵蝕了中國傳統文化。然而,記者不禁想到故宮在趕走星巴克後,又炮制出的“故宮面條”。在30元一碗面條的利益驅動下,所謂驅逐星巴克的文化責任感和民族文化使命感,是否也只是自欺欺人?
    國外做法可借鑒
  如何在文化傳統和商業開發之間尋找平衡點,一直是中國許多名勝古跡面臨的難題。反觀一些其他國家的做法:在韓國的“故宮”景福宮,當地政府規定任何破壞傳統文化氣氛的飲食店都不能在宮殿區內申請開張,僅在門口設有飲料自動售賣機;而日本對古跡保護顯得更為保守,如擅自引入現代設備和產業,文化古跡可能遭到“降級處理”,從公認的“國寶”、“重要文化財(相當於中國的一級文物)”中除名。
    名勝古跡的傳統文化氣息之所以被沖淡,應該反思的並不是多了一家星巴克或是其他洋品牌,而是過多的商業機構是否已超過服務游人的需要。畢竟,商業開發只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手段,如果做過了頭,只會讓名勝古跡染上更多銅臭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