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直道遺址

直道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08      編輯:古代建築

  直道遺址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北御匈奴,“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這就是有名的秦直道,它由大將蒙恬監修,數年而就。

  秦直道長1800裡(合今1400余裡),南起雲陽秦林光宮(漢之甘泉宮),其遺址在今淳化縣的梁武帝村,北到河套九原郡治(今內蒙古包頭市西)。

  直道從雲陽開始,經甘泉山子午嶺北上,過旬邑縣子午嶺主脈黃陵縣艾店“聖人條”、甘泉定邊,然後向東北進入鄂爾多斯草原,過烏審旗北,東勝縣西南,在今昭君墳附近過黃河,最後到達九原郡治,它是由秦都鹹陽到九原郡最近的道路,軍事上意義重大。

  發現的秦直道最寬達50余米,轉彎處最大半徑50~60米,一般路寬30一40米,路基堅實夯打堅硬,坡度平緩,部分路面坡度僅為7度。陝北境內的直道,基本上是沿山梁而行,形成所謂的垭口,有的地方為取直捷則“塹山堙谷”修建道路,在甘泉縣境就曾發現過為渡過洛河修橋時所留下的引橋橋墩痕跡,夯土層歷歷可見。

  在直道沿途有眾多的驿站館捨,基本上接近於十裡一亭的記載,同時,為配合始皇出巡的需要,還建有供其停駐的離宮別館。1986年在旬邑縣境子午嶺上的秦直道遺址附近,發現了一座大型的秦代建築遺址,距陝甘交界的“調令關”約1600--2000米,其所在山梁叫大古梁,遺址位於一片近四十畝的葫蘆狀險要台地上,占地約70萬平方米。遺址內發現了大量的秦代建築材料,殘瓦碎片俯拾皆是,經調查試掘,發現保存有高約60厘米的隔牆,室內外地面先經夯打,然後用料礓石粉打磨光滑,非常堅硬。此遺址可能是秦直道上的離宮別館之一。

  直道修建的主要目的是北御匈奴,其次也促進了南北間經濟的交流。它從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開始修建,到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死時已基本完工,在長達千余裡的復雜的地形基礎上,用簡單的工具,在僅僅兩年半的時間內,要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有人把它與舉世聞名的長城相提並論是並不過份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