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被遺忘的角落---雲秀庵

被遺忘的角落---雲秀庵

日期:2016/12/14 21:01:48      編輯:古代建築
第一次聽朋友說新泰有個很是破敗的地方有座破敗的尼姑庵,心底裡便有了深深的好奇,總想著在有一天的空閒裡,也去看看。終於,在這灰蒙蒙的天氣裡,心思跟腳步一起成行了。
先到將軍堂,一個有著歷史典故的小村,具體的記載不清楚。就在馬路邊伫立著的一座小小廟宇,月亮門的上方有一牌匾,寫著《將軍廟》。進到裡面,石碑上寫著將軍廟重修時贊助人員名單列表,廟裡空無一人,大殿的門被一把鐵鎖緊緊的鎖著。我們只能在門縫裡看到威武的將軍神像跟兩側的親兵隨從。院子裡雜草叢生,有三塊刻字的石碑都躺倒在地,一地狼藉。
出得門來,路邊的柿子樹上如小燈籠般的果子掛滿枝頭,惹得我們來到樹下,一時興起,我手攀腳蹬到樹上,揪下幾顆還未成熟的果實,一邊還不忘拍照留影。柿葉抽薄,褪去光澤,它瘦了,零落在枝頭。樹像張開的雙臂,無限伸展,柿子掛滿枝頭,點綴著整個山野。一路上,紅彤彤的柿子一樹一樹,曬滿一坡。果熟了,葉落了。
越往前行,鄉野氣息越加的濃郁。玲珑的酸棗,橙黃的軟棗,更有那紅艷艷的山楂壓彎了枝梢。那石壘的民居,古舊的街道,淳樸的山民。還有那電影上才曾看到的古井、辘轳,都能讓我們驚詫,流連。遠離鄉村的我們,一下回歸到這最原始的鄉土間,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好奇。回到大自然,就好像一下回到了久已忘卻了的童年。那曾經漫山遍野的玩耍,逮螞蚱、捉蛐蛐、追蝴蝶。順手拈一朵小花在手邊,微笑。
到達目的地,漫山的秋色彌漫,那葉落滿地的蕭瑟中,竟被我偶然撿起一顆凋落的核桃,砸開,溢滿一口的清甜。清涼的風拂起,吹起的何止是那葉落的淒涼?更有那曾經一樹的繁華。
沿一條土路蜿蜒而上,路側的石像一下把我們帶入一份遠古之中。由於這裡未曾開發,顯得很是荒涼跟頹廢,卻也更加幽深,靜谧。坐落在山腳下的雲秀庵,不知道始建於何年何月,也不知道庵裡的尼姑去了哪裡,只留下了這沒有院牆,沒有香火的殿堂。大殿的前面有兩棵數百年的銀杏樹,葉子已經泛黃,在秋風中簌簌的墜落,鋪滿一地。更有一個奇異松樹,在牆壁中鑽出,成一大寫的L狀,映襯著這古樸而幽靜的禅院。清新淳樸的自然景色,隱藏著古樸悠遠的神秘禅宗,更有那清澄的空氣跟宜人的風景。
此刻的我只想停留,想靜下來,感覺風拂過發間那種溫柔。站在銀杏樹下,仰頭看光影裡那些綠意,充斥生命,那麼美的融合。我在這片融合下久久停留,有一種喜悅與震撼在體內蔓延……閉上眼睛,腦海裡突然冒出無數的場景,好像看到了這齋院裡曾經的鼎盛。那青衣青帽的女子,手拿佛珠,每日裡在這裡念經誦佛,打掃庭院。那大殿邊側潰塌的小屋舊址,據說是她的住處,我走進,感受著她曾經的氣息。那麼小的一間屋子,她是如何的住下,猛然間,讓人心慌,空落,仿佛置身茫茫遠古,心,沒有盡頭的墜落。
 大殿內,我看到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威猛凶煞的金剛天將,還有那賜福的如意神,賜錢的財神,或跪,或臥,或坐,或立,造型各異,或喜,或怒,或哀,或樂,表情不一。殿堂的上方已經露天,瓦片也已蕩然無存,我不知道這殿堂還能維持多久,也不知道它會在何時潰塌。
   出了雲秀庵,我們沿著回去的路往山下走,來到一個大的平坦處,這裡綠樹成蔭,芳草綿綿,那大棵的核桃樹,張著寬大的枝冠,任我們攀爬。這是一個不可多得、賞心悅目的清靜之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