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內蒙古發現男根圖譜彩繪巖畫

內蒙古發現男根圖譜彩繪巖畫

日期:2016/12/14 12:14:40      編輯:古建築保護
    中國巖畫學會理事、內蒙古巖畫保護與研究學會副秘書長崔越領向記者證實,其對之前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鄂倫春旗密林深處的一處巖畫遺址的圖案進行研究分析,最後結論得出為:男根圖譜。這也是大興安嶺目前發現的第一幅此類文化特征巖畫圖案。

    據崔越領介紹,該處巖畫紅色繪就,技法為古拙的線條,圖案為三層次表現,呈手臂平舉蹲踞狀態。由下開始第一層為排列規模相當的三個人,男根至膝部。向上第二層為兩個人,大小比例是第一層的半倍,男根過膝部。第三層為一個人,大小比例是第一層的一倍,男根與腳部平齊。整幅巖畫給人展示的是,由下至上男人數量由多逐漸減少至唯一,男人與男根逐漸由弱小至高大強壯,男根為特意表現。

    他分析說,依據巖畫繪就的人頭部與軀干為直線表現的稚嫩繪畫技法,遺存痕跡,漫漶程度,巖畫點地理地質特征,生態環境,古人類的生存痕跡、區域的內容,與世界北半球相近緯度、相同生態與地理地質條件的巖畫特性多方面分析,此處巖畫的時間節點為舊石器時代。

    據史料記載,男根崇拜是人類森林文明時代母系社會的原始崇拜,由於人類本性的性愉悅,生殖繁衍,後代越來越強健,交媾的選擇屬意於最壯猛。目前,在中國和世界范圍古老森林文化保存的地方,仍然有男根崇拜的民俗文化。

    崔越領說,目前,由大興安嶺北端至內蒙古興安盟發現巖畫三十余處,得到國際與國內學界的認可與關注,為研究世界古人類的文化起源,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森林文化的產生與傳承提供了唯一性的實證資料。崔越領的巖畫發現與研究觀點,是對中國北方古森林文化的彌補,具有泛世界性特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