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泉州工地挖出30多件文物

泉州工地挖出30多件文物

日期:2016/12/14 12:28:05      編輯:古建築保護

出土的陶瓷文物

    泉州潘山一建築工地的工人在施工過程中,零零碎碎撿到了不少出土文物,其中有南朝蓮瓣紋盤、大碗;唐帶蓋小罐,裡面還裝有一枚“乾元重寶”的銅錢,由此專家推斷出這批文物是南朝乃至唐肅宗年代的隨葬品。

    昨日,在泉州市博物館,館內工作人員展示了30多件近日出土的隨葬品。

    “這些出土文物都是工人在施工時撿到的,放在工人宿捨裡。”據泉州文物愛好者王先生介紹,因近期泉州潘山正在緊張地進行施工,愛好文物的他因家在近處,所以每天都要停下來在工地上轉轉。在工地清理出來的土方中竟然發現了許多磚頭,有些還是古墓的墓磚和帶耳的瓷器殘片。令人興奮的是,施工的工人告訴他,這些磚是被挖土機從工地中挖出來的。地基裡還混雜著許多瓶子、碗,很完整,他們就撿了一些放在宿捨裡。

    經得工人同意,王先生入屋查看,發現這些出土文物可能是南朝或者唐代的出土文物。他便花錢收集了30多件出土瓷器,並將這些瓷器帶到了泉州市博物館進行鑒定。

    經泉州博物館陳建中館長鑒定,認為這是一批南朝到唐代的隨葬品。有南朝的蓮瓣紋盤、大碗;唐代帶蓋小罐,用於裝茶葉的雙系罐、花口碗等,精致玲珑而且完整無修補,非常珍貴。蓮瓣紋瓷器是南朝時用於祭祀的用品。大碗則采用疊燒工藝,碗內有支釘,直徑約14公分,高在3至5公分,並采用細麻繩切底的圈足制作工藝。唐代帶蓋小罐各裝有一枚“乾元重寶”的銅錢,由於年代久遠,與罐相連。陳館長由此推斷,出土隨葬品中的唐代文物為唐肅宗年代(756-762年)。

    因隨葬品中的蓮瓣紋盤、大碗具有鮮明的泉州窯特色。專家認為,在潘山工地上出土的這些隨葬品文物,見證了泉州窯口的陶瓷工藝發展進程。

    據介紹,潘山位於泉州市豐澤區北峰街道,古時為泉州府城西北郊,緊靠南安縣城武榮州(今豐州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文物遺跡較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