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保護開發要有 “新舊觀”
日期:2016/12/14 10:12:22   編輯:古建築保護在2009年6月,上海開始“迎世博新滬上八景”的評選活動中,金山的“楓泾尋畫”最後脫穎而出,成為新八景之一,這是對楓泾多年來在歷史環境、古鎮保護和合理開發上的肯定,同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日前,一批專家學者對楓泾古鎮下一步保護和開發進行了研討。大家普遍認為,古鎮保護開發要有“新舊觀”,一味的“舊”,或一味的“新”,容易失之片面,需要把“新”與“舊”結合起來觀照,才能走出古鎮可持續發展道路來。
合理開發要講“四性”
阮儀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楓泾尋畫”,一語雙關,既有詩情畫意,又留有懸念。這四個字,真是妙筆生輝,充分表達了楓泾美麗如畫的景色,又告訴了人們楓泾擁有的文化的深刻沉澱。
對於歷史古鎮來講,有個特點,只要很好地保護開發以後,會越來越好,但亂開發就要垮掉。因此,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這個保護的前提,就是對保護要有科學態度,同樣對旅游開發也要有科學態度。如何保護?要講“四性”:一是原真性,應該是原來真實的景,不增加什麼很多東西,應該原樣原修,所謂原樣原修那就是原材料、原工藝、原樣式、原來的風貌;二是整體性,不是保留一座橋、一塊碑、一個房子,而是一條街、一個古鎮的整體保留;三是可讀性,歷史文化內容可以讀取,不要用現在的手法去做,有些古鎮所有的窗子都一樣的,那肯定是現在做的,過去每家每戶的特征肯定都不一樣,房頂也是高高低低的,不可能一刷齊的;四是可持續性,古鎮是可以持續發展的,今天要保護,明天還要保護,後天更要保護。
有些地方建了一些歐陸風情的古鎮,房子是賣掉了,但是沒有人氣,當地政府犯了個大錯誤,開發商把錢賺到了,但土地等被浪費掉了。在這點上,我們的很多人,包括不少領導,缺少正確認識、科學管理和適當保護。所以,要繼續想辦法把楓泾古鎮保護好,留存很好的江南水鄉特色的古鎮,它的橋、房、廊、布、水牆門。這裡有水牆門,和周莊的前街後河、烏鎮的水格房,這種形式現在不多見了,要留些下來,否則下一代人很可能就看不到了。
古鎮要研究年輕人需求
王大悟(上海社科院旅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發展好古鎮旅游產業,要處理好一些關系,比如聚焦和輻射、共性和特色、現代和傳統。
滬上新八景,所有的景,不是一個“點”的概念,而應是一個“集群”的概念。“楓泾尋畫”作為新八景之一,應該把聚焦和輻射兩方面都考慮到。“楓泾尋畫”,尋畫的源頭在楓泾,范圍不只在楓泾,金山有那麼多景點,有那麼好的資源,金山本身就是一幅畫。聚焦楓泾,還要輻射金山,這樣才是“楓泾尋畫”的完整概念。
長三角的古鎮很多,每個古鎮基本差不多,因此,每個古鎮發現、發展自己的鮮明特色就特別重要。旅游者去休閒旅游,關鍵抓住一些共性的東西,一是看基礎設施,一是看管理,這兩個是最重要的。先把基礎設施搞好,然後再來看有沒有特色,這個特色能不能展示出來。
現代不是指西方文化,而是指現代生活,要把傳統的東西跟現代結合起來,尤其要考慮年輕人的想法。中國旅游協會的休閒協會成立以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趨向,就是研究80後、90後的需求。所以怎麼把傳統的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非常重要。比如,楓泾的廊橋和店鋪,不能單單是傳統的,要積極引入現代生活的元素。還有一個是觀光與休閒的組合,休閒的人要留下來是不大容易的,由於交通便利,大部分人都是當天來當天回的,所以會議旅游與休閒結合,是任何旅游景點都要注意的問題。
用好非物質文化資源
鄭祖安(上海社會科學院著名歷史學家)
推動古鎮旅游大發展,要善於開發利用地方非物質資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盡管不少古鎮已在開發利用中,不斷采用它的內容,並結合到了古鎮旅游的活動裡,但在理論上,還沒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范疇、類別、內容、價值、作用等有很清醒的認識,這客觀上阻礙了古鎮資源的全面發揮和有效利用。
和其他古鎮一樣,楓泾現在要加速旅游發展,大力發展利用非物質文化資源是一個可以考慮的一大發展路徑。
楓泾的農民畫藝術,上海黃酒傳統釀造技藝,楓泾丁蹄制作技藝這三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盡管也進入上海世界名錄,但還遠沒有到頂。楓泾作為上海第一個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鎮,應當有項目進入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其能釋放出更大的能量和影響。
楓泾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還有不少,搜尋、開掘、培育、保護工作要繼續推進。只有開發出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項目,才能為古鎮增加更多的文化資源,也才能使古鎮具有更多的旅游展示項目和表演項目。
楓泾古鎮在地理位置上有其特殊性,地處上海與浙江省的交界處,它既有吳越文化的歷史底蘊,又受滬浙蘇三地文化的滲透融合,具有更廣大的歷史發展背景和更豐富的歷史底蘊。因此,眼光就不能單純的停留和局限在上海,而應該從更大的人文歷史文化時空中來審視自己,在保留古鎮自己特性的同時,積極引進浙江江蘇的優秀文化資源和項目,以豐富自己的旅游項目。
保護開發要有章可循
莊春地(昆山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
楓泾是古鎮,也是水鄉,如何打造好水鄉古鎮這麼一個品牌,要有規矩,起碼先要建立“三個一”工程。
第一就是要有一個古鎮發展保護的總體規劃,或者是古鎮區或者保護區的詳規。周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直到現在,一共搞了8個規劃。不要以為搞一個規劃就夠了,周莊的詳規是1997年做的,經過專家和領導們論證,然後經上一級人大批准,作為法規的一個文本。派什麼用場?約束領導,不要隨著領導的更迭,而隨意地變化。我是1990年去當鎮長的,現在領導換了6次,不管哪一任,都要嚴格按照這個規劃來行事。第二是要根據這個保護的規劃,應該建立一個保護古鎮的法律文本,如果沒有的話,也要經過鄉鎮人代會通過的一個相關《民約》。換句話說,周莊剛開始搞的時候,由鄉人代會通過了一個相關的《民約》,而真正的古鎮保護條例是到1999年才完善的,剛開始我們也沒辦法通過法規條例,就通過人代會讓代表舉手表決,目的也是為了實行。這是約束性的東西,領導要約束,老百姓也要約束,現在隨著旅游發展以後,老百姓可能隨意開店了。第三要建立一個古鎮的管理經營班子,掛一塊牌子、兩套班子,政府要把建章立制工作做早做好。
“想清楚”有利保護開發
陳向宏(烏鎮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裁)
古鎮的保護開發要有一個精准的定位,不能想到哪做到哪,做到哪再想到哪,所有大的事情必須想清楚。
保護定位的高下,決定了工程的籌劃,必須要把保護的程度想清楚,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經營模式要想清楚,古鎮是開放式的旅游,還是圍起來的旅游;是做觀光旅游,還是做休閒旅游;做一個公共產品,還是做一個旅游產品,情況會千差萬別。旅游產品也想清楚,現在有個誤區,從旅游的角度來說,往往先有房子,再想旅游產品,這是錯誤的,形成一個片的概念,還是要有產品,比如,這一片是購物的,那一片是觀光的,還有一片是小旅館集聚,用來住宿的。
重視市場化機制的引入,古鎮的保護也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項目。全國各地做保護的有兩類做法,一類是政府拿幾個億,嘩的一下扔下去,不講投資效益,就是為了保護。還有一類是借開發進行滾動保護,這就應該重視市場機制,比如,把每一塊土地最大的容積率性質定下來;產權也很重要,產權不在你手中,你永遠也做不了主;還有就是要引進資本的力量。
要從速放大古鎮的個性,楓泾古鎮要在旅游或者保護上取得更大成功,關鍵還是要凸顯楓泾的個性和亮點。抓住了個性,就需不遺余力地去宣傳、去塑造,最後把個性變成品牌。上海2月22日電 記者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