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的古建築們
日期:2016/12/14 10:11:29   編輯:古建築保護
西遞因何得名?據清代學者俞正燮(黟縣人)解釋:“西遞在府西,舊為遞鋪所,因以得名。”村內有橫路街、正街,後邊溪三條主街巷,九十余條支巷縱橫交錯,六十余口古井星羅棋布。至今仍有明清古民居三百余幢,保存完好的有一百多幢。被譽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也是攝影者的福地。
西遞系胡姓世居之地,而據胡氏宗譜記載,胡姓的始租本姓李,是唐昭宗李晔之子昌翼公。公元904年,梁王朱溫企圖篡位,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李晔深知此去必是凶多吉少,便將皇後於途中所生男嬰托付給陝西地方官徽州婺源人胡三之妻帶回家鄉撫養。因避朱溫叛亂,奶娘將其帶到婺源考水,取名胡昌翼。五代時,昌翼考中後唐明經科,奶娘才告以身世,於是他決意不染仕途也不改胡姓。直到五世祖士良公赴金陵途中,路經西遞,見此地“有虎步前蹲之勢,犀牛望月之奇”,認定是塊風水寶地,遂舉家由婺源遷來定居。其後代為不忘李姓根本,稱自家姓“明經胡”,亦有“假胡”之說。
徜徉西遞,可睹許多獨具特色的古民居庭院。如大夫第,氣勢高貴樓閣巧,供小姐拋彩球的繡樓高高在上(見圖2)。如履福堂,墨香濃郁福滿堂,板壁上掛有程蘭舟楷書、黃元治書法木雕、鄭板橋竹篁貼畫等。有一副楹聯很有意趣:“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書寫時有意在“辛”下多寫一橫,“虧”中多寫一點,以喻多一份辛苦多一點快樂,多吃點虧多得些便宜。如西園,雅趣自得園林情,園中最值一提的是“松石”、“竹梅”兩個漏窗石雕,構圖清秀,立意隽永,刀法細膩;镂空八層,正反兩面一模一樣,令人稱絕。如東園,書香氤氲甚優雅,房門上“五蝠捧壽”和“冰裂圖”,寓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十年寒窗苦讀,方能金榜題名,遍享幸福。不覺天色已晚,從一些宅院裡飄來飯菜香,使人想起徽州“手拿玉米果,腳下一盆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俚語。也有的深宅大院是“門橫金鎖悄無人”,使我在這冰雪未融的夜晚憶起古人“紅葉山下寒寂寂”的詩句,感歎這“世外桃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