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羅泉古鎮的古街古廟,在彎彎曲曲的青瓦木房間走入古鎮人的悠閒生活裡,歷經滄桑的羅泉人勤勞樸實、憨厚大方。女人們喜歡在親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針線活,老人們一邊喝茶一邊聽戲,溫暖的陽光照在他們滿足的臉上。僅五裡長的老街上茶館就有十多家,生意頗為興隆。隨意走進一家茶館,叫來一杯碗蓋茶,聽老人們講述古鎮輝煌的昨天。鎮上的老人會為你說起鹽神廟,因為它是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志。 如今鹽神廟成了古鎮人聚會的場所。人們坐在鹽神廟大殿的石階上懶洋洋地曬太陽。在這裡,時間似乎走的很慢。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古鎮依山傍水,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畔連綿蒼翠的群峰狹谷之中,是四川省的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中國的100個千年古鎮之一。
古鎮民風純樸、民居保存完整,古鎮僅有一條五裡的長街,全是竹、木、泥串架結構的繡樓騎店鋪式的青瓦建築,雕梁畫棟,翹角飛檐,由於整條長街形似一條蛟龍,羅泉因此被稱為“龍鎮”。有“九宮一寺八廟”之稱,可惜因保護不善,好多廟宇和建築已經被破壞,現今保存最為完好的,也最為有名的是全國唯一敬奉管仲為鹽神的鹽神廟。
羅泉鎮的聞名得於清朝中期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商賈雲集,熱鬧異常。 而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鹽神廟透著遠古的蒼涼。以產鹽而聞名天下的羅泉,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時鹽業開發已達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已有鹽井1500余眼,所產的井鹽於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
古鎮上保留著一座原西方滲透傳經布道的福音堂,因羅泉井會議—四川保路運動在此決策而名垂青史,如今這裡成為老年會所,經過時聽得川劇鑼鼓聲聲,品來自是另一番滋味了。
清晨品一杯著鎮上泉水沏的早茶,坐在當街的籐椅上,靜看古鎮在薄霧中漸漸醒來,回憶塵封已久的往事;探詢鎮上人家的天井,看檐上的野草和壁上的青苔,仰望天井上面飄過朵朵白雲的藍天; 從小巷漫步拾階而上,回望古鎮的翹角飛檐,無不精巧瑰麗,自己的心也浸染在古鎮悠遠的歷史中,感受到那種都市裡久違了的恬淡情懷......
(編輯: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