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當夜幕降臨,抱石文化廣場四周的景觀燈便次第亮起。隨著激情而優美的旋律,廣場兩旁,健身舞蹈隊和交誼舞蹈隊兩支隊伍聞樂起舞,孩童們在廣場兩側空地上溜滑板車,散步的人們欣賞著優美的舞姿、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互相交談著。這只是羅坊鎮文化健身的一個縮影。
羅坊鎮是千年古鎮、商貿重鎮、抱石故裡、紅色聖地。近年來,該鎮充分整合歷史文化、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多種文化資源優勢,精心打造文化活動平台,充分發揮協會組織的作用,加大投入,大力推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使羅坊文化散發出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時代特征。
精心打造公共文化活動平台
鏡頭一:“以前,看到城裡人有那麼多地方可去,心裡癢癢的。現在,城裡有的文化活動場所羅坊基本上都有了,業余時間,去圖書館看書,到網球場打網球,到抱石生態園觀袁河生態風光……我們的生活成了何其芳的《生活是多麼廣闊》。”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在廣場散步時,話語裡充滿了滿意。
近年來,羅坊鎮全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隨著抱石文化廣場、羅坊會議紀念館廣場、抱石新城廣場、校前文化廣場的建成,抱石生態園的基本完工,群眾有了休閒、娛樂和健身的好去處。去年,又建成了青少年宮和農民體育健身活動中心,對文化站實施了免費開放。今年,該鎮順勢推舟,在上級部門大力協助下,將文化站升級改造為渝水文化館第二分館。羅坊群眾幸福地享受著文化共享工程的溫暖陽光。
協會組織,讓傳統文化散發迷人芬芳
鏡頭二:在三疊園和市內各大公園,活躍著一支羅坊農民戲劇團。他們精彩的表演,常讓城裡人擊節贊歎。他們的演出,像春天鄉村裡芳香四溢的香椿芽,讓城裡人聞到了久違的鄉村古樸、清新、醇香的氣息。
羅坊鎮注重發揮協會組織在傳統文化中的繼承、保護和發展作用。在民間戲劇協會、書法協會等的組織、引領下,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交流、發展和提升。
在戲劇協會的協調下,羅坊鎮民間劇團組團到湖南醴陵、江西吉安等地演出,深受當地戲迷和群眾青睐,該鎮書法協會組織的書法展頗受專業界人士和業余愛好者青睐。
政府支持,是羅坊文化繁榮和發展的激情推手
鏡頭三:“羅坊有這麼深厚的文化底蘊,有這麼濃厚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我們一定要讓羅坊群眾的舞跳得和新余城裡人跳得一樣美。”
在一次全鎮三級干部大會上,羅坊鎮黨委書記龔小兵的話樸實,卻擲地有聲,成為一種堅定的導向。
該鎮投資2萬元,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聘請市內兩位舞蹈高手定期到羅坊進行指導,並經常組織婦女到市裡請舞蹈高手進行指導。如今,抱石文化廣場由一支單一的健身舞蹈隊發展到健身舞和交誼舞共兩支隊伍,人員壯大到近千人。去年,鎮裡還投資2萬元成立了農民婦女腰鼓隊。
為滿足不同層次的群眾文化活動需要,該鎮舉辦了羅坊鎮首屆抱石文化藝術節。通過廣場健身舞、書法、攝影、籃球、文學創作、紅歌等賽事和戲劇匯演等,吸引參賽和觀看群眾萬人以上,該鎮還通過舉辦建黨九十周年廣場紅歌會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讓群眾盡情享受文化大餐。
文化凝聚精氣神
鏡頭四:“以前找老婆要到麻將桌上找,現在找老婆到抱石文化廣場,保准一找一個准。”這是一位男士發出的感慨。
以前,由於沒地方可去,一到晚上,麻將館人頭攢動。現在,麻將館門前冷落車馬稀。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廣場散步、健身、休閒的人流絡繹不絕。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使集鎮成了一塊磁鐵,常住人口猛增到1萬多,為羅坊省級示范鎮擴張凝聚了人氣。
參與健康文化活動已成為羅坊群眾的自覺行動。同時,由此繁衍出追求健康、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羅坊精神。羅坊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不僅提高了群眾幸福指數,還有效地促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2011年,羅坊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並在全國表彰大會上做典型發言,此外,還榮獲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鄉級示范站、全國先進司法所、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多項榮譽稱號。
目前,羅坊鎮正充分整合傳統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等多種文化資源,著力開發以弘揚羅坊會議精神、興國調查精神為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產業,打造羅坊會議紀念館雕塑園,開發笏州島生態旅游產業。羅坊,這張文化名片,在不久的將來,將散發出更加充滿魅力的時代氣息。
(編輯: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