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海昏侯墓出土蒸餾器

海昏侯墓出土蒸餾器

日期:2016/12/14 12:14:14      編輯:古建築保護

海昏侯墓出土蒸餾器

    近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備受關注,接連而至的考古新發現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最近,文物考古專家在央視新聞中表示,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件蒸餾器,若此蒸餾器用於蒸餾白酒,那麼,中國白酒的歷史或可提早千年。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副組長張仲立在新聞中說:“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餾器是個新發現,在以往的(考古)發現裡面,能夠作為蒸餾器發現的,很少。原來有過幾批,比這個小,沒有這麼復雜。”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楊軍則表示,這件出土的蒸餾器可能會懷疑它與蒸餾花露水、煉丹有關,但由於其出土於墓葬酒庫中,所以懷疑它與酒的生產有關。

    這一消息在新浪微博上傳開後,陝西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於赓哲隨即轉發並評論說:“白酒有無出現,不見得非要和蒸餾器設備掛鉤,還要結合文獻。漢代蒸餾器以前也發現過,但是應該與白酒無關,是采仙露的工具。”

    中國白酒源自何時?

    蒸餾酒是指利用蒸餾工藝制取含酒精量較高的飲用酒,今稱白酒,俗稱燒酒。關於蒸餾酒技術是自創還是傳入,蒸餾酒在中國起於何時,學界至今尚無共識。根據史料,以往學者先後提出過元代說、宋代(含金代)說、唐代說、東漢說四種觀點,各家觀點都有一定的文獻依據以及出土文物的佐證。

    1995年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周嘉華研究員發表文章對上述四種觀點進行了認真的考辨和分析,他的看法是,“元代已生產蒸餾酒的論斷較有說服力,但是這並不排除在元代以前,中國部分的少數人,特別是制藥者已掌握運用蒸餾技術來制取蒸餾酒,而這種蒸餾酒只是少量制備,沒有形成社會性的規模生產。”

    周嘉華研究員的專業領域是化學史,對釀造化學以及中國酒的歷史頗有研究。

    以東漢說為例,從史料上看,《後漢書·房術列傳》以及煉丹家葛洪的著作《神仙傳》、《抱樸子》中都有相關敘述,然而,這幾種文獻記載的多是東方幻術,即使是談及飲酒,也是比較寬泛的概念,至於所述酒的制作工藝如何,究竟是什麼酒,都沒有准確的描述,缺乏說服力。

    支持此說的,還有一實物證據,即四川新都、彭縣先後出土的東漢畫像磚。畫像磚上有生產圖像,有學者將其解釋為釀造蒸餾酒的生產圖像。對此,周嘉華以為,畫像磚上所繪制的生產器具以及呈現的生產圖景與實際蒸餾酒所需要的技術以及設備存在差異,比如“看不見凝聚蒸氣的圓盤,更看不見將酒液收集後引入小口罐的裝置。這是又一個很關鍵的設備,不應該被遺忘”。總之,這幅畫並不足以證明東漢已有蒸餾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