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河北現戰國時期成人甕棺葬群

河北現戰國時期成人甕棺葬群

日期:2016/12/14 12:12:00      編輯:古建築保護

黃骅市郛堤城西北發現戰國時期成人甕棺葬群

戰國時期成人甕棺墓葬

考古人員對墓葬進行考古發掘

    在該市郛堤城西北發現成人甕棺葬群,墓葬形式為罐釜和大小罐組合的埋葬形式,年代初步推斷為戰國時期。

    經過初步勘探,墓葬有6處,位於地面約2米深。考古人員對其中四座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揭露後的墓葬墓向為南北方向,呈東西排列,全部為甕棺葬制。

    甕棺葬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甕、盆為葬具,常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個別成人也有用甕棺,一般用2或3件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

    據介紹,在該甕棺發掘工地,最大的長2.2米,由兩個陶釜和一個陶盆組成。甕棺葬的葬具一般是日常使用的陶器,底部一般鑽有小孔,作為死者靈魂出入的地方。

    “原來發現的甕棺葬以幼兒為主,成年人的這種埋葬形式還是第一次發現。”黃骅市文保所所長張寶剛說,這種墓葬群第一次在該地區發現,這種成人甕棺葬制在河北地區也比較罕見。

    張寶剛稱,根據現場清理情況看初步推斷和郛堤城遺址一樣為戰國時期墓葬群。郛堤城原稱伏狄城,是中原政權伏擊外族狄盧修建的城池。

    “從墓葬建設結構來看,這處幾座墓葬基本為平民墓。”張寶剛表示,墓葬的發掘對研究當時喪葬習俗及歷史具有重要考古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