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政協今天(5月26日)上午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圍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做好我省文化旅游名鎮建設”進行協商座談。
住建部傳統村落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文化研究所所長祁嘉華對省內10個古鎮,2個縣級旅游街區調研後發現,這地地方在名鎮建設中立意不高;土建工程基本成型,但是文化定位模糊;軟件建設尚在起步,古鎮的文化價值亟待發掘。
祁嘉華:古鎮是百科全書 凝結中華民族的生活智慧
因此,祁嘉華建議,首先,名鎮的建設與高校和相關的研究機構結合。古鎮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所以能夠千百年留存,本身就是一個謎,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在專業人員眼裡,不僅能看到古鎮的外觀,還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挖掘出古鎮最有魅力的東西。古鎮是一本百科全書,所以具有超強的生命力,除了千姿百態的建築,還有生活方式、家族管理、養生保健,子女教育等等方面的講究,凝聚著我們民族賴以生存的許多智慧。把這些智慧研究出來並在古鎮開發中轉化成旅游產品,對增強古鎮的文化魅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是古鎮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其次,和古鎮的實際接軌。現代城市是“建”出來的,在批量生產中失去了地域風格;古鎮是“長”出來的,深深地根植於當地的一方水土。在研究古鎮保護和發展過程中,除了專家學者,也應該調動地方的力量,尤其是當地住民—他們記得當地的歷史,掌握著各種土生土長的生存智慧。依靠他們設計出來的硬件和軟件產品,才可能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對游客形成文化感召力。這樣的古鎮開發才可能更接地氣,受到當地政府和百姓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