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保護區
日期:2016/12/14 19:27:12   編輯:古建築保護
四合院保護區:位於西城區中部。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屬福綏境街道辦事處轄界。東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趙登禹路南鄰阜成門內大街。主要包括西四北頭條至西四北八條,均為東西走向,形成於元代,至今基本保持明清街道的規模和格局。明代屬鳴玉坊,清代為正紅旗地界,明國時劃入內四區。1949年為第四區一部分,1952年為西四區地界,1958年劃入西城區。8條胡同寬4-6米不等,於1965年改今名。
西四北頭條全長600米,與六合三條、姚家胡同、大興隆胡同相交。明清時稱驢肉胡同。1911年後一諧音該稱禮路胡同。1965年並如南井兒胡同,因是西四北大街西側由南向北的第一條胡同故改今名。
西四北二條全長595米,與新成胡同相交。明正德年間威武大將軍在此,後人訛為西元帥府,故稱此街為西帥府胡同。清代稱帥府胡同。今街內58號民國時為萃文、萃真教會學校校址,1921年陳垣創辦的貧民學校遷此,1949年後改為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學。西城區煙酒公司、北京市茶葉總公司西城區分公司、北京汽車儀表廠、中國汽車工業進出口公司等單位在此胡同內。
西四北三條全長527米與小絨線胡同相交。明代陳箔子胡同。清代稱雹子胡同、報子胡同。胡同內3號原為明建隆長寺,今尚存山門,殘殿和詩碑,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11號為中型四合院、19號為小型四合院、39號為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故居,均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西四北四條全長503米。明代稱熟皮胡同,因當時有熟皮作坊在此而得名。因熟制皮料臭氣四溢,後又稱臭皮胡同。1911年後以諧音改稱受臂胡同。北京自來水公司、勞動服務公司、中國醫療器械工業公司北京經理部等單位再此胡同內。
西四北五條全長498米。明代稱老娘胡同,產婆舊時稱老娘,因有石姓產婆居此而得名。
西四北六條全長495米。明代稱燕山衛胡同,因燕山前衛衙署在此而得名。清代稱衛衣胡同、衛兒胡同或魏兒和他。1911年後為與南草廠(今南草廠街)東側的北胡同相別,改稱南衛胡同、南魏胡同或南魏兒胡同。今胡同內23號是典型的中型四合院住宅。全園占地2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後共四進院落。大門為有照壁,門前台階兩側列上馬石一對。大門在住宅東南角,門內有影壁。前院南房四間倒座,東西耳房各2間。中軸線上二門是垂花門,兩側是抄手游廊,牆面飾以什錦燈窗。二進院正被房5間,兩側東西廂房各三間,東西耳房各2間。北房明間門裙板雕刻《西游記》等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花籃盆景,其東側建過道與後院相通。三進院北房5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東西耳房各2間。北房明間門裙板雕刻葡萄、松鼠、花籃盆景。四進院後罩房已納入西四北七條范圍,共9間房。院內牆山布滿萬字不到頭磚雕,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西四北七條全長430米。明代稱泰寧侯胡同,因泰寧侯陳珪及其後裔凡9代14侯據此而得名。清代為避諱宣宗旻寧的“寧”字,改稱泰安侯胡同,亦稱太安侯胡同。旭光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在此胡同內。
西四北八條全長424米,與南興胡同相交。明代稱武安侯胡同,因武安侯正亨及其後裔凡8代居此而得名。清代訛為五王侯,1911年後又演化為五王侯。燕京造紙廠、石油化工科研裝備聯合服務中心、北京市造紙包裝工業研究所等單位在此胡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