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芳古鎮
日期:2016/12/14 19:23:41   編輯:古建築保護
“勝水荷香,萬世流芳”。2500年的歷史形成了勝芳獨具特色的古鎮文化。在勝芳的文化特質中,既有江南“水”文化的輕靈,也有開放前瞻的商業文化,更有移民文化的包容。這種特異的歷史文化傳承,與自然資源相疊加,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持續、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奠定了勝芳的歷史地位。
水鄉:北方的江南
遼闊水面碧波粼粼。天鵝、野鴨等水禽各據一方,破浪泅渡,鹭鸶伫立淺灘,水中魚兒嬉逐,蛙鱉競游,青蝦舞夾,紫蟹夾葦蕩秋千;紅蓮白蓮百裡飄香,叢生蘆葦雲煙缭繞。
這種水鄉風光陶冶了勝芳人的情操,為其血脈中注入了柔婉聰慧的因子。旖旎的水鄉風景,也吸引了眾多知名的學者。明代禮部尚書楊翥賦詩贊美勝芳:“晴波遙映碧空平,夾岸蘆林鳥亂鳴。風景有時侵思客,征徭無計慰輿情。漁家習以舟為屋,村捨環將水作城。何日淵回歌樂土,汀湄依舊藕花生”,對勝芳古鎮的熱愛流連之情溢於言表。
大文豪蘇洵在“教民禮教,勸課農桑”的同時,首次將南方的栽稻、種藕及捕魚技術傳入勝芳,使當地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也為豐富和發展地方飲食文化做出了特殊貢獻。這些文人墨客的出入,特別是他們“勸人倫,成教化”的善舉,對勝芳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造就了他們愛家不戀家、只身走天涯的江南人性格。
商業:東方的威尼斯
勝芳鎮離休老干部蔡宏志先生的祖父是清末文舉,但其父卻不沉湎於殷實的家境為經商而走南闖北。這種輕功名、重實利的例子,在勝芳歷史上比比皆是。不為經學所囿,已滲透到人們骨子裡的是“事功利”、“經世致用”思想,在行為上捨本逐末,致力於商業發展,使勝芳古鎮沿襲著“其貨纖糜,其人善賈”的傳統。
廊坊地區金融業、工商業肇始於勝芳。明末清初,勝芳已有私人經營銀錢兌換的錢攤和兼營兌換的鋪店。民國四年,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在勝芳鎮設兌換所;次年,交通銀行天津分行在勝芳設兌換所;民國十五年,河北銀行在勝芳設立分行。
水鄉消逝,歲月變遷。“無水也要活勝芳”,勝芳重新審視四周。建工廠、修農桑、吸納外資、廣辟市場,勝芳開始了新的創業過程。濃厚的商業氛圍和多元的經營理念形成了勝芳獨有的兼收並蓄、開放前瞻的商業文化。
走進鱗次栉比的門市,有很多操著外省口音的老板在打理生意。憑著這種開放的商業文化,勝芳使得每年有5萬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到這裡淘金,經常有掛著“黑”、“皖”、“藏”等牌照的貨車拉著勝芳產品馳向全國各地。
古鎮:千年的傳承
勝芳約有25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極負盛名,曾有“南游蘇杭,北游勝芳”之說。目前全國71個古鎮裡只有3個在長江以北,而勝芳在京、津周圍極為突出,勝芳既有京津的風度,又有水鄉的味道。沒有商業的繁榮就沒有古鎮勝芳。
勝芳舊區古建築形體自由,既保留了傳統精華,又借鑒了外來的東西,個性非常突出。勝芳鎮現存三座清代民宅,基本是按四合院的形制設計的,布局緊湊,屋廊相連,與江南“一顆印”式的建築風格極其相似。在建築風格上,略去了傳統建築的繁紋藻飾,充分借鑒了西方的建築技巧。
勝芳“三宗寶”,即牌坊、戲樓、文昌閣。這三座建築有明顯的創新傾向,在外形上斗拱比例縮小,出檐較短,柱的生起、側腳、卷殺使梁坊的比例不再沉重,唐宋建築屋頂柔和的線條輪廓消失,凸顯出嚴肅、拘謹、硬朗的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