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十年 天壇內壇牆修繕月底完工

7月13日,工作人員正在對內壇牆的東天門進行修繕。本月底,天壇公園的內壇牆將結束跨越了十年的修繕。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作為天圓地方的象征——天壇公園的內壇牆,將於本月底結束跨越了十年的修繕,3100米長的內壇牆將恢復其清代乾隆年間的面貌。這樣,天壇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及中軸線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護和恢復原貌上又邁出了一步。
因經費原因跨越十年分三次修繕
天壇公園的壇牆有內外兩道,由於多段外壇牆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拆除,因此內壇牆成為了天壇維護其完整性的重要支撐,其修繕受到高度重視。
內壇牆修繕工程始於2003年,對內壇的東、西、北三面共計3100米的內壇牆進行了修繕,修繕分三次進行。到本月底,北天門到泰元門之間的這段壇牆將修繕完畢。至此,跨越十年的內壇牆修繕工程也將全部完工。
內壇牆為什麼跨越十年分三次修繕?天壇公園副園長曲祿政表示,這主要是由於經費原因:“我們會把下一年的修繕計劃報上去,經費批下來才能開工修繕。”據了解,從2011年9月到今年7月修繕的這1300米壇牆,耗資達2000多萬元,整個修繕工程耗資達3000余萬元。
此次修繕前,部分牆帽上的瓦片已經破損,下雨時雨水就會從破損處流進牆內。除了內壇牆本身外,修繕工程的另一個重點是對東天門等壇牆中的幾處壇門進行修繕。
過去修繕時水泥瓦曾替換琉璃瓦
日前,記者在現場看到,壇牆外還搭著腳手架和擋板,不遠處傳來施工聲,施工人員將地面上的一摞摞瓦片運到壇牆上鋪設並仔細地對齊。施工人員稱,再過幾天,隨著工程收尾,這些腳手架和擋板就將拆除,內壇牆就會重新展現在游客眼中。
據曲祿政介紹,上世紀70年代,天壇公園內壇牆曾進行過修繕,“當時內壇牆破損嚴重,琉璃瓦片殘缺不全,木構件腐朽。但由於修繕經費有限,所以就用水泥瓦片和構件,替換了原來乾隆時期和民國時期的琉璃瓦件和木制構件。”
天壇公園外宣負責人邢啟新表示,施工人員用水泥拌上沙子,再用自制的模具來壓制水泥瓦當。就這樣,制作出來的水泥瓦片就蓋到了天壇內壇牆的牆頭上。這樣的水泥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破損的內壇牆免受風雨侵蝕,卻也影響了內壇牆原有的風貌。在此次修繕中,水泥瓦件將會被按照清朝樣式制作的瓦件取代。
另外,部分牆縫用水泥勾縫,視覺效果很難看。此次這些牆體中的水泥也會被剔除下來,用傳統的麻刀灰勾縫。
【揭秘】瓦片仍分兩種 杉木紅松沿用
在2003年內壇牆修繕啟動前,將內壇牆恢復成哪一年代的樣式成了討論的議題。
天壇始建於明朝,興於清朝,在民國、新中國成立後都經歷了修繕。將內壇牆恢復成哪一時期樣式,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今後天壇的整體風格。最終,天壇公園方面決定將內壇牆的樣式恢復為清乾隆辛未年那次修繕的樣式,“那次修繕是清王朝鼎盛時期的手筆,從琉璃瓦的樣式到上面印制的題款,都特別能體現皇家園林的風范。”邢啟新說。
為了恢復成清乾隆辛未年的樣式,設計人員找來了相關古籍資料,並參照目前保留下來的乾隆辛未年的瓦件,讓廠家依據瓦樣燒制出保留原汁原味的瓦件。
“根據乾隆辛未年的樣式,天壇內壇牆上的瓦分琉璃瓦和削割瓦。琉璃瓦是綠色的,鋪在檐上;削割瓦是灰色的,鋪在瓦面上。” 曲祿政說。在已經完工的內壇牆上,綠色的琉璃瓦沿著壇牆邊上鋪成一排,再上面就是灰色的削割瓦,顯得非常古樸。
在此次修繕中,內壇牆上的椽子、望板等木制構建也進行了大規模更換。依據內壇牆上保留下來的清朝木料材質,此次修繕中依舊遵循了椽子用杉木、望板用紅松的傳統用料原則,按照原來的樣式將這些木料制作成構件,再塗上防蟲防腐藥劑,“一百年以上的壽命應該沒問題。”曲祿政說。
【背景】壇牆象征“天圓地方”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模改擴建。天壇被兩重壇牆分隔成內壇和外壇,形似“回”字。兩重壇牆的南側轉角皆為直角,北側轉角皆為圓弧形,象征著“天圓地方”。外壇牆目前僅保留了一部分。
天壇的內壇牆保存相對完整,周長4115米,中間有隔牆,辟有七門:祈谷壇有東、北、西三座天門;圜丘壇有泰元、昭亨和廣利門;隔牆有成貞門,一門兩用,既是祈谷壇的南門,也是圜丘壇的北門。天壇的主要建築都被包裹在內壇牆裡,其中南有圜丘壇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乾殿。
【追訪】平房依牆而建 南壇牆難修繕
據曲祿政介紹,天壇公園內壇牆修繕工程目前只包括東、西、北三面壇牆,共3100米長,而長達1000米的南壇牆目前沒有具體的修繕計劃。
據了解,南壇牆多處有比較嚴重的破損,“南壇牆尚不修繕是因為一些居民的平房依牆而建,使得南壇牆不具備修繕條件。”曲祿政說,上世紀70年代唐山地震時,北京各處搭防震棚,很多住在天壇南裡的居民的防震棚就依南內壇牆而建了。後來知青返城,很多人回來家裡沒地方住,就在這裡接著蓋平房。
目前這裡的平房有一些是居民自己住,還有一些租給了附近做小買賣的人。曲祿政表示,從南壇牆破損的情況看,是需要進行修繕的,但由於上述原因,目前還無法納入修繕計劃。
南壇牆外的居民樓和平房無疑對天壇恢復其完整性有一定影響,但這裡也是很多居民多年來生活的地方,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根據近期的媒體報道,包括天壇南裡在內的天壇周邊65棟簡易樓年內將啟動拆除整治,這也將為南內壇牆修繕創造機會。
【探訪】粉刷痕跡重壇牆像補丁
從游人如織的天壇南門順著牆根兒往西走,一條寬度剛剛能過車的小道將一棟棟簡易樓與一座座依壇牆而建的小平房隔開。壇牆斑駁,幾根繩子固定在牆面和旁邊的大樹上,中間掛著晾曬的衣服。
有的小平房屬於“精裝修”,配有鐵門和鐵柵窗;有的小平房非常簡易,覆蓋著各種顏色的擋板和塑料布,像一塊塊補丁,屋頂上用磚頭壓著苫布。無論“簡易”還是“豪華”,它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將南壇牆作為房屋的一面牆來使用。
沒有被房屋擋住、露在外面的壇牆上,不時會露出一大片粉刷過的白色。一名路人稱,這裡以前也有平房,後來被拆掉了,蓋房時粉刷過的痕跡卻被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