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建始景陽黃氏家族與建始大理虎頭碑刻

建始景陽黃氏家族與建始大理虎頭碑刻

日期:2016/12/14 18:59:32      編輯:古建築保護
       在建始景陽、花坪一帶,人們一直將大理虎頭碑的傳說故事,當作茶余飯後的談資,無論春夏秋冬,農忙農閒,總要說東道西,閒侃一番。而對景陽黃氏家族成員的贊歎聲更是一代高過一代。於是,虎頭碑的傳說故事,就伴隨著東去的清江越傳越遠,越傳越神。去年秋季的一天,我與文物古跡安全檢查小組的成員一道來到了景陽大理,帶著一種平和的心態,領略了那裡的山川風物,聆聽了許多陳舊而新鮮的故事,而最讓人感興趣的莫過於“虎頭碑”的傳說了。
  雲南大理,或許人們並不陌生,但建始大理,或許就鮮為人知了。如果沒有虎頭碑的傳說故事,建始大理不知何時才能走出山門,走出清江。
  大理虎頭碑,位於清江(景陽河段)北岸大理淹水坦,墓地距縣城約60公裡,與新建(始)官(店)公路僅相距15公裡,交通便利,且北有古關隘“景陽關”作擋風屏障,南有川流不息的清江水陪伴,人文環境優美。
  站在虎頭碑前,直覺告訴我,那不是在調查一般的古碑古墓,而是在欣賞一件絕妙的古代石刻藝術品。眼前的虎頭碑,使我想起了土家族祖先巴人的圖騰崇拜靈物———白虎。大理黃姓,即為土家族後裔,用虎頭作為碑首的習俗,不正是虎圖騰崇拜的表現麼?“年輕的”虎頭墓碑,無疑再現了一種神秘的原始圖騰文化。
  虎頭碑刊立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冬月初五,精雕細刻的虎頭碑高大、精美,獨具特色,虎頭栩栩如生,有著強烈的鎮邪之勢。測量石鑿虎頭高1.26米,虎頭與碑身為一整石,通高3.23米,寬1.73米。碑文正楷陰刻,字跡清晰,線條流暢。碑刻雖有風化痕跡,但仍保存完好。在該墓封土堆前圍石上還刻有400多人的姓名,皆為黃氏家族成員。當觸摸到這400多個姓名,我仿佛看到了景陽黃氏家族的盛勢以及下葬時的壯觀場景……在這種特定的地理環境下 ,其規模雖不能與秦陵或任何一座楚墓相比,但它在大理的存在,仍然反映了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抄錄了豐富的碑文,讓我看到了墓主人黃顯極為人正直的品質和智勇超群的本領。黃在任四川遵義府鎮標隨征守備期間,即被周王吳三桂發現而器重,並授以智武將軍之銜……墓主黃顯極生前的所作所為,著實讓家鄉人感到無比驕傲。老百姓傳說,黃跟隨周王吳三桂轉戰南北,奮戰不止,不久便戰死於他鄉,用他寶貴的生命換來了“一身榮耀”。200多年後,黃氏裔孫為炫祖耀宗,保護黃氏家族勢力,花巨資特立該墓碑為之紀念。初步考證,該墓雖為衣冠冢,但其碑刻仍不失為一件難得的藝術精品。現附刻序文,以飨讀者:
  今夫有非常之人,必建非常之功,而建非常之功,必享非常之報。吾智勇武將軍黃公顯極得之矣。公生於明代天崇年間,由行伍出身,任四川遵義府鎮標隨征守備。旋以削平寇亂,為周王吳三桂所器任,獎示優異,升智武將軍之銜。是有非常之人,必建非常之功也。使其忘身為國,不難食千锺俸,博萬戶封。而公則恐報國情重,教家計疏。所以始也,運籌帷幄,出而憂國人之憂;繼而嘯傲林泉,退而樂家人之樂。後嗣繁昌,至今稱望族焉,是有非常之功,必享非常之報也。
  光緒丁酉其裔孫等為公刊碑,因綜核生平,壽諸貞珉,庶幾也,千秋萬歲後,不使大節偉略淹沒無傳焉耳。恩邑廖啟曙序。
  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周王,為升授官員事,予以宇宙昏蒙,如居長夜,仰承天意,倡議救民,必資智勇之才,共洪升平之烈,查得四川路遵義隨軍守備黃顯極人,改授親軍智武將軍標領守備。用世優異,合行給答,為此答付,本官遵照任事,爾受茲委任,宜益加奮勵戮力,行間茂建勳勞,以膺顯用。黨有奇功,足钅錄自有不次爵賞,汝其勉哉。須致札付者右札付親軍智武將軍標領守備黃顯極准此。
                                           周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札付
                                       光緒二十三年季冬月上浣之五日立
  如今,隨著大理虎頭碑傳說故事的影響,這裡與鄰近的“景陽關隧洞”、古道關隘“景陽關”、古建“興隆寺”、“天主教堂”等地形成了一道靓麗的人文景觀群,她在清江畫廊中占有不可輕視的分量,較為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淳樸的風土人情已逐漸被大家認識和感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