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雙塔東塔已搭好了腳手架。
昨天上午,羅漢院雙塔東塔四周搭起了腳手架,這意味著蘇州市首批對全晉會館、文廟、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址3處國保單位進行避雷設備安裝及更新工程的全面啟動。此次工程為江蘇省首個按照規范要求實施的文物建築防雷工程。
雷電災害是文物古建築遭受破壞的主要自然災害,雷擊除直接擊毀古代建築物構件外,還因為中國傳統古建築物大多為木結構,雷擊將直接導致古建築物起火,使古建築大面積損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古建築物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古建築消防管理規則》、《文物建築防雷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試行)》 等法規和技術規范要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第一類防雷文物建築。目前蘇州市區內有20處國保單位,其中大部分古建築物未得到有效的防雷保護或防雷裝置設施不完善,亟待更新完善古建築物的防雷裝置,使珍貴的古代建築遺存免遭雷擊毀壞。
據實施此次工程的蘇州市文保所介紹,首批3個國保單位在建築形制上比較有代表性:全晉會館建築組群復雜,體量較大,其古戲台可謂江南地區最精美的佳構; 雙塔的高度比較高; 文廟大成殿則是我市現存較大的單體木結構建築。按照規范要求,市文保所為“三國保”分別開出了“診斷書”。全晉會館大殿原有防雷設施,但設施簡陋、年久失修無法滿足使用要求,存在安全隱患; 古戲台和東西庑廊沒有避雷設施。此次防雷工程將更新大殿防雷設施,安裝古戲台和東西庑廊避雷設施,安裝感應雷防護裝置。羅漢院雙塔東塔要更換新避雷針,更換引下線,重做入地網;西塔在2006年搶修時已裝避雷針,此次要更換引下線,重新制作安裝支架,引下線安裝絕緣管、檢測口,重做入地網。文廟及宋代石刻大成殿、大成門、明倫堂原有防雷設施,但技術不達標,安裝不規范,不符合防雷相關要求。此次工程將更新大成殿、大成門、明倫堂防雷設施,為崇聖祠安裝避雷設施,安裝感應雷防護裝置。
為了高質量地完成此次工程,市文保所將在材料、工藝上采用一系列新技術。比如,避雷工程中采用“銅包鋼”金屬材料,其導電性能和壽命比以往的傳統材料更加優越。擯棄傳統焊接工藝,采用簡便、高效、安全的新型焊接工藝,降低傳統焊接時火災隱患較大的風險。由於安裝防雷設備時,勢必會對古建築局部產生影響,施工時需盡量控制干擾面積,施工結束後按原工藝、原材料、原形式予以恢復。“三國保”防雷工程總工期約為100天,市文保所表示,將在實踐操作中認真積累經驗,為市區其余17處國保單位接下來的防雷工程作好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