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樂平古建築修復“修”出新產業

樂平古建築修復“修”出新產業

日期:2016/12/14 18:57:56      編輯:古建築保護
  村村有戲台、百姓愛看戲,有著“中國古戲台博物館”之譽的樂平市,古建築修復成為活力四射的文化產業。如今,由樂平近千名民間手工藝人組成的21支古建築修復隊伍不僅在本地建造戲台,而且挺進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將古戲台精美絕倫的建築、雕刻、工藝等藝術融入古建築修復,拓展出一片廣闊的市場空間。僅去年至今年5月,該市古建築修復及傳統建築承建就實現收入3億元。

  樂平古戲台歷經600多年的發展和積澱,集建築、雕刻、工藝、文學、美術為一體,形成了一座世所罕見的藝術殿堂。伴隨著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深入實施,以及對傳統文化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原則的確立,古建築修復產業方興未艾,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期。而樂平在悠久的戲曲文化中建成並保留至今的古戲台就有412座,由於戲台日常維護、修繕及建造的需要,一大批木工、雕工、畫師等手工藝人長年活躍在鄉村,在日積月累的實踐和文化發展的需求中,練就了精湛的技藝。抓住難得的機遇,樂平市制訂系列優惠政策,為古建築修復產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市裡多次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實地考察,對古戲台建築技藝進行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批原創性文化成果,使樂平古戲台建築工藝入選“江西省傳統手工技藝”,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與中國戲曲學院聯袂建立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基地,對現有的手工藝人分期分批進行文化培訓,著力提升古建築修復的藝術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日,記者走進中樂公司,只見這裡一派繁忙的景象:藝人們正在聚精會神地雕刻、繪畫、油漆,將一件件散落鄉野的古建築構件修復後整合成美輪美奂的戲台和牌樓。而華龍公司雕刻工藝部經理徐洪源告訴記者:“因人手不夠、工期緊張,今天又婉拒了兩個仿古建築訂單。”進入6月,樂平古建築修復產業再掀高潮。在第八屆文博會上,樂平展示的古戲台模型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造型華麗、風格成熟等特點,贏得了與會者的贊譽和青睐。會後,來自貴州、廣東、浙江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為該市古建築修復產業送來了一個又一個訂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