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西安門發現明故宮皇城城牆遺址

西安門發現明故宮皇城城牆遺址

日期:2016/12/14 12:21:29      編輯:古建築保護

西安門的這處工地被證實是明故宮皇城城牆遺址仲敏攝

工地上發現的無爪龍瓦當仲敏攝

    “龍蟠中路東側有個工地,裡面散落著不少明黃色琉璃瓦。”日前,記者在接到市民的上述反映之後,跟隨報料人、文物愛好者戴先生一同來到他所說的工地。這裡離西安門城門很近,工地像是被翻整過一遍。南京的文物部門回應記者稱,該工地其實已經考古多時,發現了明故宮皇城西段的城牆遺址。而這一發現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

    琉璃瓦散落在工地上,太陽下反射出光澤

    記者和戴先生來到這片工地,工地位於龍蟠中路的東側、西安門的南邊,西安門的城門正挨著該地塊的北側,而西安門是明代皇宮皇城的西門,也是全長超過10公裡的皇城城牆僅存的地表建築。

    據專家介紹,南京明故宮分為宮城、皇城兩重,皇城處於較外的一層。專家介紹稱,如果西安門是皇城城門,那東華門就是宮城城門。另外,考古專家推算出皇城城牆大約高6米,頂部寬1.4米,可見該城牆其實主要用於顯示天子威儀,御敵功能並不強。

    據文獻記載,皇城的頂部“上覆黃色琉璃瓦”,而記者的確在現場工地看到不少黃色琉璃瓦。根據戴先生的指引,記者看到一片土坡裡有多塊黃色的瓦塊。走到近處,撿起一塊,抹去瓦塊上的泥土,強陽光的照射下,黃色琉璃甚至反射出了光澤。

    戴先生告訴記者,他已經來過好幾趟,並認為:“根據我對考古和歷史的了解,這裡肯定跟明故宮有關。一是黃色琉璃瓦只有皇宮裡能用;二是這個地點靠著皇城城門。”

    而除了黃色琉璃瓦之外,泥土裡還有不少碎瓷片。戴先生展示給記者看他存下的照片,此前還有人在這個工地上撿到過龍紋瓦當,雖然不是完整的一片,但能清晰地看到無爪龍圖案。也有人撿到體積比較大的琉璃構件,甚至有著精細的雕刻,也有綠釉琉璃瓦。

    文物部門回應稱已確認是明故宮建築遺址,希望市民將撿到的文物上交

    記者為此事采訪了南京市文廣新局文物部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文物部門對該地塊的考古已介入多時,並且有了一定的考古成果,比如發現了幾段城牆的牆基、鋪磚的道路、衙署建築地基以及一些古井。這些遺址年代均可定為明代初年,的確是明故宮的組成部分。並且,這個發現也並不意外,因為根據文獻記載,以及此前對明故宮皇城的考古成果來看,與如今皇城西側遺址的發現正吻合。

    不過,有關負責人同時還回應稱,由於考古發掘的面積只占整個工地的一部分,所以在考古范圍之外出現散落的構件是正常的。而考古之外的區域,應由建設單位承擔管理與巡查責任。而即使區域之外的明故宮散落構件仍然屬於文物,市民發現後應該上交文物部門,以防止流散。

    保護、展示該遺址的方案受期待

    戴先生對南京的文物發掘和遺址保護一向很關注,他對記者說:“就在這個工地旁邊的金城大廈,當初開工建設前,也發現了皇城的牆基。”而考古部門相關負責人也介紹,其實關於這一地塊的皇城城牆考古,時斷時續。但是目前遺跡已經暫時性地回填,預計下半年考古結束。

    據專家介紹,明故宮皇城的西牆,與如今的龍蟠中路大約是平行的。明故宮皇城上曾有東安門、西安門、玄武門、洪武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六座門,如今存留下來的只有西安門。

    戴先生對記者表示,“要是在將來的建設中,能想什麼辦法,把如今發現的這些考古成果展示出來,比如做個地面標識,讓現在的南京人知道曾經的明故宮皇城在什麼地方,就好了。”

    而南京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處工地將來是做原址保護展示,還是整體遷移,或是回填,要等考古全部結束後,由專家評判了考古價值之後,再決定采取哪一種保護和展示方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